[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结构的电位与温度采集网络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5075.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1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金;孙蕾蕾;郭来功;欧阳名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K9/62;G08C19/00;H04L29/0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依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融合 结构 电位 温度 采集 网络 传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结构的电位与温度采集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电位采集系统、温度采集系统、数据融合中心;所述电位采集系统、温度采集系统分别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至数据融合中心,采用实时数据库和非实时数据库两种数据库存储类型,实时数据库提供当前传感器的观测结果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给融合中心,供计算使用,即电位、温度实时变化的采集值。非实时数据库存储一些传感器的历史数据以及融合计算的历史信息,即电位、温度实历史采集存储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信号检测及网络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结构的电位与温度采集网络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石油勘探、桥梁大坝等地质环境检测中,准确的传感器信息的获取是非常关键的,如在煤矿井下采掘生产过程中,地下原始应力平衡被打破,围岩失稳现象随之大量产生,构成了煤炭安全生产危害,如桥梁大坝地质数据的检测,一旦发生洪水冲击,大坝是否安全可靠需要传感器采集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到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生产工作中的事故,因此为了预防在各种生产工作的各种突出危害,需要做到对各种工作过程中地质状态变化的数据实时采集,并且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融合算法分析,可靠定位突出点的位置为目的进行分析。
为了更精准的获取外部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提供的必要信息和随着工作环境与工作任务的复杂性,单个传感器已经不能较好的满足系统对鲁棒性的要求,因此多传感器的应用及其数据融合技术在系统开发设计中就不断的被使用与创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结构的电位与温度采集网络传输系统,通过对采集的多路数据进行融合,从而获得电位和温度变量的更准确的估计值,进而利用两变量的结合就能很好的解决突出点的位置的定位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结构的电位与温度采集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电位采集系统、温度采集系统、数据融合中心;
所述电位采集系统:通过电极传感器采集电位信号并传输至电位采集电路中,随后将处理后的电位信号进行信号差分并输入电路,再通过信号增益放大电路放大的电位值传输至数据融合中心;
所述温度采集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温度变送器中,随后将处理后的温度信号进行电压取样,并通过低通滤波处理,再通过温度采集电路处理的温度值传输至数据融合中心;
所述数据融合中心:将接受到的电位值和温度值通过AD检测器转化及融合算法合并成统一的输出数据,并将输出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协议(TCP/IP协议)和以太网接口通信电路传送到PC人机界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实时数据库和非实时数据库两种数据库存储类型,实时数据库提供当前传感器的观测结果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给融合中心,供计算使用,即电位、温度实时变化的采集值。非实时数据库存储一些传感器的历史数据以及融合计算的历史信息,即电位、温度实历史采集存储值。
2、数据融合中心存储的信息容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外部扩展存储单元TF存储卡扩大存储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控制框架图;
图2是本发明卡尔曼滤波应用原理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结构的电位与温度采集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电位采集系统、温度采集系统、数据融合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5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蒸发器真空井组合
- 下一篇:一种确定部署空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