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5154.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江波;刘莉;欧阳俊珩;曹文超;张晗;王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晏波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舱前纵梁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包括发舱前纵梁、发舱连接件以及前围板总成,发舱前纵梁的一端与发舱连接件连接,发舱前纵梁的另一端与前围板总成连接,发舱前纵梁上靠近发舱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发舱连接件插接于凹槽内。通过将传统的发舱纵梁拆分成发舱前纵梁和发舱连接件,发舱前纵梁为共用结构,在新旧车型中,发舱前纵梁都能够进行通用,从而能够减少发舱前纵梁的夹具和模具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调整发舱连接件与凹槽的插接接触长度,可以调整发舱前纵梁和发舱连接件整体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通用性。发舱前纵梁的通用性提高,也能够减少产品的设计开发的开发时间,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发舱纵梁主要与前围板及左右塔包连接,为发动机悬置、悬架及蓄电池等提供安装固定,对整车的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生产制造中,发舱纵梁通常是跟车型匹配的,即各个车型的发舱纵梁都是专门化的,而生产发舱纵梁通常是专门的夹具、模具来进行生产。在车型更新换代时,会造成夹具、模具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在重新开发一款车型时,都需要对对发舱纵梁的夹具、模具等进行重新开发,增加了研究开发的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发舱纵梁通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其包括发舱前纵梁、发舱连接件以及前围板总成,所述发舱前纵梁的一端与所述发舱连接件连接,所述发舱前纵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总成连接,所述发舱前纵梁上靠近所述发舱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发舱连接件插接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发舱前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上的搭接块,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的一端,所述搭接块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的另一端,所述搭接块用于与所述前围板总成搭接。
优选地,所述搭接块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横向搭接块和纵向搭接块,所述横向搭接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搭接块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搭接块与所述前围板总成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舱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和连接块,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发舱前纵梁连接,所述连接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连接本体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发舱连接件与所述发舱前纵梁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本体上与所述发舱前纵梁的一端设置有内凹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接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发舱前纵梁的壁厚为1.9mm~2.1mm;所述发舱连接件的壁厚为1.5mm~1.7m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所述发舱前纵梁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传统的发舱纵梁拆分成发舱前纵梁和发舱连接件,发舱前纵梁为共用结构,在新旧车型中,发舱前纵梁都能够进行通用,从而能够减少发舱前纵梁的夹具和模具的开发,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调整发舱连接件与凹槽的插接接触长度,可以调整发舱前纵梁和发舱连接件整体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通用性。发舱前纵梁的通用性提高,也能够减少产品的设计开发的开发时间,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5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预制混凝土建筑箱模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离取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