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体轨道交通用隧道支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6151.1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朱进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增硕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5 | 分类号: | E21D11/15;E21D11/18;E21D20/02;E2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1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体 轨道 通用 隧道 支护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山体轨道交通用隧道支护装置,针对山体轨道交通隧道用的支护装置容易大面积受潮造成固定松脱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埋设在隧道的顶部内壁,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成锥形结构,所述固定杆圆周外壁的顶端铰接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卡板。本发明中,通过在固定杆的外部设置有限位筒,安装时使限位筒与固定孔的内壁靠接,增大了浆液与山体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牢固性,且避免固定杆和浆液大面积的与山体直接接触,防止受潮造成固定松脱导致拉力减小,使用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山体轨道交通用隧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山体轨道交通是在山体中开设隧道,在隧道底部铺设有轨道以进行交通作业,一般要在山体隧道内安装有支护装置,以防止隧道的顶部内壁有落石或局部塌陷,防止影响交通甚至造成交通事故,通常山体隧道内的支护装置,是在隧道内壁的墙体上安插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护杆,利用混凝土或其它凝固剂将支护杆与山体内壁之间凝结固定,等距离分布的支护杆安装有支护板,利用支护杆和支护板与山体之间的固定。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105065032A的专利,公开了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施工方法,所述支护体系按其自身位置以及其与陡倾层状岩体的相对位置分为:顺倾斜层导洞、逆倾斜层导洞、上部中导洞、下部导洞和核心土区域,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开挖所述顺倾斜层导洞和所述上部中导洞时,施作临时支撑和所述顺倾斜层导洞。上述的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施工方法仍存在以下不足:山体内壁往往比较潮湿,支护杆和混凝土凝固剂大面积地直接与山体接触容易受潮,导致固定后的拉力减小,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山体轨道交通隧道用的支护装置容易大面积受潮造成固定松脱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山体轨道交通用隧道支护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山体轨道交通用隧道支护装置,包括支护板,所述支护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埋设在隧道的顶部内壁,固定杆的顶端设置成锥形结构,所述固定杆圆周外壁的顶端铰接有四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卡板,且卡板与固定杆之间焊接有同一个水平放置的连接弹簧,所述卡板的顶部和底部外壁均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卡槽,且卡槽底部内壁的横截面呈波纹状结构,所述卡板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齿槽,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安装板之间平行,所述限位板顶部外壁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滑孔,且滑孔的圆周内壁与固定杆的圆周外壁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底部外壁的一侧开设有注浆孔,且限位板顶部外壁与注浆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辅助孔,辅助孔的内径等于注浆孔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外壁焊接有限位筒,且固定杆位于限位筒的内部,限位筒的圆周内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穿孔,穿孔呈圆台状结构,穿孔靠近固定杆的外径大于其远离固定杆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底部外壁的两端均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顶部内壁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圆周内壁通过轴承安装有安装杆,安装杆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放置槽横截面的面积,固定块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六角形结构的操作孔,限位板底部外壁的两端均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圆周内壁与安装杆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护板底部外壁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水平放置的底板,且底板的底部外壁焊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埋设在隧道的底部内壁,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成尖锥状结构,支撑柱的顶部外壁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通槽,通槽圆周内壁的两端均开设有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底板顶部外壁与通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放置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增硕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增硕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6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