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搅拌站处置废渣的工艺和设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206419.1 申请日: 2019-11-29
公开(公告)号: CN110862241B 公开(公告)日: 2022-01-25
发明(设计)人: 贺行洋;杨明鉴;代飞;苏英;谭洪波;杨进;郑正旗;王迎斌;付健健;曾景义;张芸宁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4B24/38 分类号: C04B24/38;C04B24/18;C04B22/00;B04C9/00;B02C17/08
代理公司: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代理人: 涂洁;冯超
地址: 430068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适用于 搅拌 处置 废渣 工艺 设备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搅拌站处置废渣的工艺和设备;将塑性废渣经砂石分离机分离为骨料和废浆,所得骨料与普通骨料混合使用,所得废浆与活性废渣、潜在活性废渣或惰性废渣按固含量分别为0‑0.75:1、0‑0.5:1和0‑0.25:1加入混料机得混合浆料,按混合浆料固含量的0.5%‑1%、0.01%‑0.3%、0.05%‑0.6%加入分散剂、稳定剂和疏管剂,然后泵入立式行星磨机研磨得纳微结构功能集成材料。本发明在生产过程中实行随弃随用的原则,在保证新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取技术措施对废渣进行充分的循环利用,实现搅拌站废弃物零排放,并且将搅拌站从固体废弃物排放者转变为消纳者,促进行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回收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搅拌站处置废渣的工艺和设备。

背景技术

2017年我国预拌混凝土总产量为22.98亿m3,而每生产1m3混凝土,搅拌站平均会产生塑性废渣0.04吨,初步估算全国每年处理搅拌站废渣的量将超过9000万吨。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配套的处理、处置技术,废渣的处理对于搅拌站来说则是一个传统难题,目前的一般做法是运送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堆放或掩埋,占用大量的场地,而且对这些数量巨大的废渣进行管理、运输和安置也将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产过程中实行随弃随用的原则,在保证新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取技术措施对废渣进行充分的循环利用,有效处理搅拌站废渣。

CN103406345A公布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废渣综合利用工艺,彻底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但该方法仅仅回收利用了混凝土搅拌站废水中的沉清液,对于废水中沉淀得到的固相成分未能进行有效回收利用;CN106807724A公布了一种搅拌站废渣处理工艺及设备,将压滤机过滤后的废渣通过自然晾晒,含水量降低到5%以下时,运送到水泥生产线,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搅拌站零排放;CN105776994B公布了一种采用混凝土搅拌站废浆制备的自密实混凝土,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废浆为混凝土搅拌站废水经沉淀而成,其含水率为45%-50%,产生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不能处理废弃骨料,且使用条件严苛,不符合搅拌站生产规律,同时该发明的自密实混凝土属于新型混凝土范畴,工程需求量少,市场普及度较低。CN102887676A公布一种采用高浓度混凝土废浆水配制的C30混凝土,通过增加增强剂,将浆水浓度为10%-15%的废浆水用于混凝土,但当废水浓度较大时,较难回收固相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搅拌站处置废渣的工艺和设备,实现搅拌站废弃物零排放,并将搅拌站从固体废弃物排放者转变为消纳者,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一种适用于搅拌站处置废渣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搅拌站生产中产生的塑性废渣经砂石分离机分离为再生骨料和废浆;然后将再生骨料与普通骨料混合使用,同时将分离的废浆储存在沉淀池;其中,所述塑性废渣为未凝结硬化混凝土;

2)使用水力旋流器将废浆分离为废浆渣和废浆水;废浆渣由水力旋流器底端沉沙口排入混料机,废浆水经旋流器溢流管排出;

3)活性废渣、潜在活性废渣和惰性废渣经皮带传输设备送入混料机中,活性废渣、潜在活性废渣、惰性废渣和废浆混合得到混合浆料;其中,废浆与活性废渣、潜在活性废渣和惰性废渣重量比分别为:1:0-0.75、1:0-0.5和1:0-0.25;

4)按混合浆料中固含量的0.5%-1%、0.01%-0.3%、0.05%-0.6%向混合浆料中加入分散剂、稳定剂和疏管剂,搅拌均匀后泵入立式行星磨机研磨得纳微结构功能集成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塑性废渣选自报废混凝土、混凝土试验产生废料、原材料试验产生废料、设备附着混凝土、漏洒混凝土和漏洒原材料;所述砂石分离机出口处有筛网,筛网孔径≤2.5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6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