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8232.5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4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浩;韩云钊;胡凯;李卫可;王旭涛;刘乃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6 | 分类号: | H01R13/506;H01R13/46;H01R13/639;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及其 壳体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内芯组件、内芯固定座,连接器壳体包括内壳体、外壳体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弹性支撑结构,外壳体上的锁爪收口结构在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前移至设定位置时压缩内壳体上的锁爪,使其径向收缩以夹紧内芯组件上的夹紧段;内芯固定座上设有供内芯组件固定连接的内芯固定结构,内芯固定座沿前后方向活动装配在内壳体上,其与内壳体之间设有防脱挡止结构;内芯固定座与内壳体之间设有用于对内芯固定座施加朝前运动的弹性力以在插接连接器时使内芯组件插接到位的内芯弹性件。本发明的连接器在使用时能够直接使用,无需先插接内芯组件,后插接壳体,节省时间,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4G基站的大量建设和5G的逐步展开,各设备和运营商正在大规模的对基站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新设备与老设备相比,RU端光电模块的接口Z向尺寸存在差异,Z向尺寸可理解为连接器与RU端光电模块的接口(即插头)对插时能够实现完好接触的插接深度,而老设备的连接器的规格通常与RU端光电模块的接口匹配,这就会导致新设备的接口与原连接器出现不兼容的情况。为了能够与新设备的接口匹配,则需要重新设计连接器,这势必会增加建设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6443898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插头和连接器壳体,连接器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套装在内壳体上的外壳体,内壳体的后端设有锁爪,内壳体的前端设有插接头(即内芯固定座),插接头为敞口状态;外壳体的后端设有与锁爪顶推配合时使锁爪收缩的收口结构,内壳体中导向移动装配有与插头固连的尾部附件,尾部附件设有与锁爪配合的夹紧段,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形成弹性支撑结构以用于沿前后方向弹性支撑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使用时,先将插头与适配的连接器的插座插装到位,然后将装配好的外壳体和内壳体自后向前套装在插头的外围,这个过程中,外壳体通过弹性件与内壳体顶推配合,带动内壳体向前移动,使内壳体套装在尾部附件和插头上;当内壳体的插接头与适配的连接器插合到位后,内壳体不再向前移动,此时继续向前移动外壳体以使外壳体与适配的连接器的壳体锁紧连接。
上述连接器在使用时需要先插装插头,再安装壳体,需要进行多步操作,操作较为繁琐,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在使用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壳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在使用时操作步骤较为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内芯组件:
连接器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为插接端;
外壳体套设在内壳体的外侧,两者之间设有弹性支撑结构,弹性支撑结构用于沿前后方向弹性支撑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
内壳体的后端设有锁爪,内芯组件的后端设有夹紧段,夹紧段供锁爪夹紧以与内芯组件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固定;
外壳体的后端设有锁爪收口结构,锁爪收口结构用于在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前移至设定位置时压缩锁爪,使锁爪径向收缩以夹紧所述夹紧段;
连接器还包括内芯固定座和内芯弹性件;
内芯固定座,其上设有内芯固定结构,内芯固定结构供内芯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内芯固定座沿前后方向活动装配在内壳体上,其与内壳体之间设有防脱挡止结构,防脱挡止结构用于阻挡内芯固定座从内壳体上向前脱出;
内芯弹性件,沿前后方向弹性支撑在内芯固定座与内壳体之间,用于对内芯固定座施加朝前运动的弹性力以在插接连接器时使内芯组件插接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82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