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8637.9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5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段锦祥;赵超;务良忠;杨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雄***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预应力 支护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的施工方法,主要通过在主体剪力墙与围护桩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传力带,并且将换撑钢支撑与传力带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可以使得剪力墙全部浇筑完成后,待传力带达到设计强度再进行基坑回填。目的在于省去了分段式基坑回填的步骤,传力带无需拆除,能有效缩减深基坑内撑施工时间以及减少投资,节省了施工时间,且不影响后续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支护施工是整个深基坑施工至关重要的建设阶段。支护施工操作复杂、投入成本高、施工时间长、技术要求高,支护设备受建设基地的地质构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因素严重制约,难以制作出经济实用的支护设计,其施工难以达到理想的质量。因而,常常采用混凝土内支撑技术作为房建深基坑的临时支护体系,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支护施工作业和拆卸施工的难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是一种过渡性的支撑体系,当工程施工到一定程度,这一临时性的支撑系统将全面拆除。如何在拆除内支撑前进行换撑,保证基坑的安全及地下的正常施工是基坑支护施工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地下工程施工质量、工期和安全的可靠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方法步骤为:
1)内支撑下方剪力墙施工:混凝土临时内支撑全面施工完成后,进行建筑体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前,在剪力墙上对应换撑钢支撑端头的位置预埋钢板,在钢板上焊接钢牛腿;
2)传力带浇筑:主体剪力墙结构浇筑至内支撑梁下口时,拆除剪力墙构件模板,在剪力墙与围护桩之间一圈支设数个传力带混凝土模板,安装传力带钢筋及浇筑传力带混凝土;
3)换撑:在钢牛腿上设置钢腰梁,待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吊装钢支撑进行换撑,吊装顺序由浅区至深区,吊装钢支撑的位置与传力带位于同一轴线上;
4)施加预应力:分段对钢支撑施加预应力,施加预应力时,需逐级施加,在同一轴线上的钢支撑需同时施加预应力,钢支撑的两端同时施加预应力;钢支撑均设置活络端,待预应力施加完毕后,固定活络端;钢支撑活络端与钢支撑的连接必须等强连接;活络端钢支撑内部设置的传力钢板与钢支撑内壁等强焊接;
5)拆除内支撑:待钢支撑全部安装完成以及传力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混凝土临时内支撑梁;
6)继续主体剪力墙施工:重复步骤1)-5),至主体剪力墙全部施工完成;
7)基坑回填:自下至上采用回填土依次填充剪力墙与围护桩的间隙,剪力墙与围护桩之间的传力带不需另外拆除;
8)钢支撑拆除:待地下结构顶板施工完成,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才可拆除换撑的临时钢支撑。
优选的:步骤2)所述的传力带为500mm厚强度为C30的钢筋混凝土传力带,用模板架空支设施工;传力带顶部标高为内支撑底部标高。
优选的:建筑主体范围之外的剪力墙和围护桩之间的传力带为500mm厚强度为C40的钢筋混凝土传力带。
优选的:步骤3)所述的钢支撑为Φ609×16的钢管内支撑,钢支撑必须对顶在泵房主体结构的剪力墙构件上,利用活络端及千斤顶相互顶紧;没有剪力墙构件的位置,需设置钢支撑贯通,两端相互顶紧;吊装顺序由浅区至深区。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钢支撑,所有钢材间焊缝高度为8mm,角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坡口焊缝质量等级为二级。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围护桩为,采用Φ850mm,@600三轴水泥搅拌桩作围护止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投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8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