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同步整流互锁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9705.3 | 申请日: | 201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2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52109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整流器 采样电阻 滤波电路 高电平 输出端 互锁控制电路 互锁控制装置 两路驱动信号 同步整流电路 同步整流控制 同相位电压 输出 场效应管 电性连接 电性相连 高频干扰 驱动芯片 同步整流 误触发 正脉冲 互锁 两路 流转 变压器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同步整流互锁控制装置,包括同步整流器和VCC电源模块;所述VC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采样电阻,采样电阻的另一输出端与同步整流器电性相连;所述同步整流器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同步整流器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互锁控制电路。本发明通过场效应管的控制,将检测到的初级电流转换成的同相位电压信号Ip1和Ip2进行互锁,避免高频干扰时驱动芯片两路输入同时为高电平,导致两路驱动信号输出误触发为高电平的情况,有效防止同步整流控制同时输出正脉冲后同步整流器直通损坏,从而提高同步整流电路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步整流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变压器原边电流采集和处理的同步整流互锁控制技术,具体为一种变压器同步整流互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用开关电源系统中,变压器次级一般采用肖特基整流二极管进行整流,在低压大流负载情况下使用同步整流技术,将大幅度降低二极管导通损耗,提高开关电源效率,为保证同步整流有效导通关断,现有采用基于变压器原边电流采集和处理的同步整流控制技术。
但是,现有基于变压器原边电流采集和处理的同步整流控制技术,采集原边变压器的电流进行同步整流控制时,由于互感器采集的变压器原边电流易受到干扰,在同步整流器关断时出现正脉冲,在大负载突加突卸等瞬变情况下,同步整流控制电路易产生干扰,在关断的同步整流器电路中产生正脉冲,导致同步整流电路直通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同步整流互锁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同步整流控制电路易产生干扰,在关断的同步整流器电路中产生正脉冲,导致同步整流电路直通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同步整流器和VCC电源模块;所述VCC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采样电阻,采样电阻的另一输出端与同步整流器电性相连;所述同步整流器的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同步整流器的另一端还连接有互锁控制电路;所述互锁控制电路用于将检测到同步整流回路的初级电流转换为同相位电压信号进行互锁以防止变压器驱动芯片输入为高电平。
优选的,所述互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互锁电路和第二互锁电路,所述第一互锁电路和第二互锁电路均包括场效应管、开关二级管、驱动电阻和NMOS管。
优选的,所述同步整流器与互锁控制电路之间还连接有一号电阻,该一号电阻采用RJ0402-1K型或RM065-1K型电阻。
优选的,所述采样电阻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电容器,电容器采用HVW680M-2GN25M型、尺寸温度为105度的电容。
优选的,所述VCC电源模块采用LAW3-220D12B1型或CHB350-2-4S3V3型或6ES7307-1EA01-0AA0型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原同步整流控制电路中增加互锁控制电路,能够通过场效应管的控制,将检测到的初级电流转换成的同相位电压信号Ip1和Ip2进行互锁,避免高频干扰时驱动芯片两路输入同时为高电平,导致两路驱动信号输出误触发为高电平的情况,有效防止同步整流控制同时输出正脉冲后同步整流器直通损坏,从而提高同步整流电路可靠性,有利于变压器同步整流互锁控制装置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变压器原边电流的同步整流互锁控制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互锁控制电路图。
图中:1同步整流器、2第一滤波电路、3采样电阻、4 VCC电源模块、5电容器、6第二滤波电路、7一号电阻、8互锁控制电路、81场效应管、82 NMOS管、83驱动电阻、84开关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未经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97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