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6系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9996.6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1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亮;祝哮;刘兆伟;杨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1/06;C22C21/02;C22C21/00;C22F1/043;C22F1/04;B21C37/00;B21C23/04;B21C29/00;B2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阴知见 |
地址: | 11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铝合金 晶间腐蚀 性能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6系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生产工艺,6系铝合金原料为:Si:0.5%~0.9%,Fe:≤0.35%,Cu:≤0.30%,Mn:≤0.50%,Mg:0.4%~0.7%,Cr:≤0.30%,Ti:0.1%,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15%,余量为Al,其制备方法包括:配料熔铸→均质化→挤压→固溶淬火→拉伸→双级时效→检测,其中双级时效制度为(175~185℃)×(7~9h)+200℃×(3~5h),由一级时效到二级时效的升温时间不超过15min,该双级时效为最优时效方式,抗拉强度与抗晶间腐蚀性能为最优搭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6系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6系铝合金主要包括Al-Mg-Si和Al-Mg-Si-Cu两大系列,6系铝合金是典型的可热处理强化的变形铝合金。该系铝合金具有中等强度、低密度以及良好的成型性和焊接性等性能特点,因而在汽车制造、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及建筑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6系铝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是不当的热处理方式、Cu的加入及Mg与Si的质量比等都会影响合金的晶间腐蚀倾向,这种情况限制了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与Al-Mg-Si铝合金相比,添加Cu可以提高Al-Mg-Si-Cu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但同时导致晶间腐蚀敏感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在T6峰值时效状态下这一问题更为严重,从而限制了该系合金的应用范围。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生产工艺及后续热处理调整合金的组织形态,充分开发6系铝合金的性能,以扩展6系铝合金的应用领域,延长铝合金的服役周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及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6系铝合金添加Cu增强力学性能的同时会导致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6系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生产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6系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如下重量份数比配制6系铝合金原料:Si:0.5%~0.9%,Fe:≤0.35%,Cu:≤0.30%,Mn:≤0.50%,Mg:0.4%~0.7%,Cr:≤0.30%,Ti:0.1%,单个杂质≤0.05%,杂质合计≤0.15%,余量为Al,将配制好的6系铝合金原料加入熔炼炉中均匀混合后熔炼为液态铝合金,将液态铝合金熔铸为铝合金铸锭;
B、将熔铸后的铝合金铸锭在550±5℃均质化处理6h,消除铸锭结构中的晶粒偏析;
C、将均质化处理的铝合金铸锭置于挤压机的挤压筒中进行挤压,得到6系铝合金型材,其中铝合金铸锭的加热温度为440~480℃,挤压速度为2.4~2.8m/min,进淬温度为450~470℃,出淬温度<30℃;
D、将挤压后的铝合金型材进行淬火处理,其中淬火方式为水雾冷却,冷却速度为25~30℃/s:
E、将淬火后的铝合金型材置于拉伸机中进行拉伸,铝合金型材的拉伸变形率为1.4~1.8%;
F、将拉伸后的铝合金型材进行双级时效热处理,其中一级时效制度为(175~185℃)×(7~9h),型材随炉加热,升温速率为200℃/h;二级时效制度为200℃×(3~5h),由一级时效到二级时效的升温时间不超过15min,时效后空冷至室温;
G、将双级时效后铝合金型材进行表面质量、尺寸低倍、高倍组织、力学性能检验,对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进行包装。
进一步,步骤A中所有铝合金原料在200℃下进行预热去除水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99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