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0035.7 | 申请日: | 201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7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翼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翼洲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自动 分布 三相 线路 电表箱 | ||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压配电箱,尤其适用在调整三相负荷均匀分布的配电系统中。一种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由智能调相装置和用户电表组成组成;一种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串联在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线路与用户单相线路之间,将A、B、C三相电源,在箱内以每两相作为一组分配,使每一台智能调相装置的输入端均有两相电源接入,智能调相装置的输出端输出单相电源至用户电表输入端,由用户电表输出端连接至单相用户线路;在原有低压配电系统不变的情况下,修改现有单户电表箱结构,增加一台智能调相装置入内,能有效的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控制三相负荷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设备的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低压配电箱,尤其适用在调整三相负荷均匀分布的配电系统中。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箱的优化设计均从排水、绝缘、温控、检修、结构等方面研究,鲜有将有关三相调相装置设计在箱体中。三相负荷平衡是安全供电的基础,三相负荷不平衡,轻则降低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供电效率,重则会因重负荷相超载过多,可能造成某相导线烧断、开关烧坏甚至配电变压器单相烧毁等严重后果。在国家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提出: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为减小电压偏差,宜使三相负荷平衡。若要使负荷平衡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三相负荷的均匀分布,由于负荷的变化是动态的,则需使用专用的智能调相装置根据负荷变化实时的对配电系统做出跟随式调整,一台装置不足以调整整个台区的负荷变化量,需在每个用户电表进线前安装一台智能调相装置,若台区内所有用户都安装智能调相装置则需:
一、对现有用户电表箱改造升级,增加调相设备入内;
二、使用新的配电柜专用安装调相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了一种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专用安装智能调相装置,有些地区地广人稀,户与户之间的距离较远,用户电表之间的距离随着用户住宅的距离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要使负荷平衡需在电表就近处安置智能调相装置,每台调相装置控制接通两相的电源中的一相供给用户电表;若干个调相装置对应若干单相用户电表,每个调相装置根据各自的最优算法产生调相动作,所有的智能调相装置集合在一起可看成一个智能调相群,调相群的有机工作,可将箱内通过电表连接的三相用户线路调整在三相电源中最合适的一相上,每一个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都能使其楼宇或楼层中的三相负荷分布趋向于平衡。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由智能调相装置和用户电表组成组成;一种低压自动预分布三相线路单户电表箱串联在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线路与用户单相线路之间,将A、B、C三相电源,在箱内以每两相作为一组分配,使每一台智能调相装置的输入端均有两相电源接入,智能调相装置的输出端输出单相电源至用户电表输入端,由用户电表输出端连接至单相用户线路;
智能调相装置:由三个输入端、两个输出端组成,装置串联在三相线路与用户电表之间;输入端分别连接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中的两根相电线路和一根N线线路,输出端输出一根相电线路和N线线路至用户电表输入端;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检测的电信号分析做出换相动作,完成三相负荷跟随式调整,在台区系统内控制三相负荷平衡。
用户电表:串联接在智能调相装置和用户线路之间,输入端连接智能调相装置的两个输出线路,输出端连接用户线路接线端。其主要功能是记录经过调整之后的线路的电压、电流、相位、功率等数据。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是为安装智能调相装置而专门设计的配电箱,可将若干智能调相装置看作是一个有机协同工作的机群,电表箱箱从系统的角度看是一个关于楼宇或者部分楼层的智能调相配电系统。在原有低压配电系统不变的情况下,修改现有单户电表箱结构,增加一台智能调相装置入内,能有效的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控制三相负荷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翼洲,未经张翼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0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