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0450.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兰志斌;张艳玲;王文科;周英翔;武启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14;G01R27/02;B60L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防误报 绝缘 检测 电路 | ||
1.一种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控模块;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中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以接收所述中控模块的脉冲信号并放大所述脉冲信号;
信号检测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中控模块的检测端相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还用于与动力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切换补偿模块,所述切换补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中控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切换补偿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切换补偿模块用于增加电容阻抗值;
其中,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脉冲信号和所述动力电池的线路的电信号,在两者的信号值不一致时,信号检测模块向中控模块输出检测信号,所述中控模块接收所述检测信号,控制所述切换补偿模块的切换开关连通,将切换补偿模块的第三电容并入整车的Y电容中,提高整车Y电容的电容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运算器;
所述第一运算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中控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器的正极电源端接5V电压,所述第一运算器的负极电源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运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均接5V电压,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运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二运算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二运算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控模块的检测端,所述第二运算器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运算器的输出端与反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器的正极电源端接5V电压,所述第二运算器的负极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容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均接5V电压,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补偿模块包括第七电阻、切换开关和第三电容;
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中控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切换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MOS管,所述切换补偿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
所述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接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误报绝缘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包括:
中控芯片,所述中控芯片可选择MC9S12XEP100芯片,其中,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MC9S12XEP100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9S12XEP100芯片的检测端相连接,所述切换补偿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9S12XEP100芯片的控制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045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