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精密快速进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1304.1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洪樱伦;苏益华;朱志芳;黄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纳摩尔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10 | 分类号: | G01N3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孔 定片 阀动 贴合 蠕动泵 选择阀 多通 主孔 精密注射器 单通阀 混合池 三通阀 出口 交叉污染 进样系统 可连接 阀体 精密 相交 相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精密快速进样系统,包括精密注射器、多通选择阀、混合池、蠕动泵、三通阀、单通阀。所述精密注射器设有两个出口,出口1与单通阀连接,出口2与多通选择阀主孔连接。所述多通选择阀包括阀体、阀动片和阀定片;阀动片和阀定片相贴合,阀定片的贴合面上设有一个主孔、多个支孔以及一个与特定支孔1相连通的沟槽,阀动片的贴合面上设有减少贴合面积的沟槽1、可连接主孔和支孔的沟槽2以及与阀定片支孔沟槽对应的沟槽3;阀定片上的沟槽与阀动片上的沟槽3相交且形成通路时可将阀定片上特定的两个支孔(支孔1、2)相连通;阀定片上设有沟槽的支孔1与混合池连接,可与支孔1相通的支孔2与蠕动泵相连,蠕动泵后接一个三通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自动精密进样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精密快速进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分析仪器而言,如何精确定量是决定仪器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注射器与多通选择阀的组合做为各种精密仪器经典的定量方式,已被广泛的使用。在保证其精确无污染定量的同时,如何将其引用到常规分析仪器上使用;如何提高其工作效率,缩短进样系统工作所需的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以往使用注射器与多通选择阀取样、定量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取样、定量才能防止多通选择阀转动时产生交叉污染;如何快速的清洗取样、定量装置,以提高分析仪器的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在不改变精密注射器取样、进样精确度的前提下,在多通选择阀上创造性的增加了一个通道,使得多通选择阀的某些支孔之间可互通,从而可以外接进液速度较快的蠕动泵来混合样液和清洗混合池,同时在取液时增加预取清洗液、空气、多余试剂的方式来防止多通选择阀转动时带来的交叉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精密快速进样系统,包括精密注射器、多通选择阀、混合池、蠕动泵、三通阀、单通阀。所述精密注射器设有两个出口,出口1与单通阀连接,出口2与多通选择阀主孔连接。所述多通选择阀包括阀体、阀动片和阀定片;阀动片和阀定片相贴合,阀定片的贴合面上设有一个主孔、多个支孔以及一个与特定支孔1相连通的沟槽,阀动片的贴合面上设有减少贴合面积的沟槽1、可连接主孔和支孔的沟槽2以及与阀定片支孔沟槽对应的沟槽3;阀定片上的沟槽与阀动片上的沟槽3相交且形成通路时可将阀定片上特定的两个支孔(支孔1、2)相连通;阀定片上设有沟槽的支孔1与混合池连接,可与支孔1相通的支孔2与蠕动泵相连,蠕动泵后接一个三通阀。
进一步的,阀定片上的沟槽和阀动片上的沟槽3的长度均应小于支孔1和支孔2之间的间距L+ D,且两个沟槽的长度之和应不小于L+2D,其中D为支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阀定片上的沟槽和阀动片上的沟槽3相交之后构成的通道与阀定片上的沟槽2无相交点。
进一步的,阀动片上的沟槽1可以是任何起到减少阀动片与阀定片接触面面积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多通选择阀除主孔、支孔1、支孔2以外,其他支孔须包括废液支孔、空气支孔,以及若干试剂支孔,其中主孔与精密注射器出口2相接,连接管的容积应不小于精密注射器腔体的最大容积,另外多通选择阀还需有复位功能,使阀动片上的沟槽2定位至不与任何支孔相通的位置;三通阀与蠕动泵连接之后剩余的两个接口接出后分别放置在清洗液和废液桶内,其中,放置在废液桶内的连接管最末端应始终高于桶内的液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样系统完整的步骤包括以下内容:
B1:清洗连接精密注射器的管路:多通选择阀转至复位位置,单通阀开启,精密注射器抽清洗液至设定体积,单通阀关闭,多通选择阀转至废液支孔的位置,注射器向废液支孔推出清洗之后的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纳摩尔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纳摩尔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1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