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071.9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贾霄;毕鲁平;兰晹;宋旭伟;曾佳琪;郑利波;钱锦;崔胜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靠背 角度 调节器 包括 汽车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所述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包括:固定支架组件内设置有一滑槽;滑动组件安装在滑槽内,锁钩的一端穿入固定支架组件内,与滑动组件的外侧端部连接;锁止组件固定在固定支架组件的一侧面的下部,位于滑动组件的内侧端部的正下方;解锁组件固定在固定支架组件的一侧面的下部,且与锁止组件相抵,通过解锁组件的顺时针转动,驱动锁止组件的解锁,使得滑动组件沿滑槽滑动;解锁线束设置在固定支架组件的另一侧面的下部,且解锁线束的一端与解锁组件连接,以驱动解锁组件转动。本发明能够实现座椅的轻量化、低成本、模块化,对于手、电动配置,只需要简单的替换该发明的手、电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的固定端固定在车身上,其活动端固定在靠背上或者与靠背上的锁止机构匹配,从而调节靠背角度。
目前,市场上汽车的第二排座椅靠背很少有调节角度的功能。第二排配有靠背角度调节机构的座椅,大部分都是用普通调角器实现,其靠背结构复杂,成本高。
如果设计一种模块化、工艺简单、性能优良的车辆用后排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对于低成本的车型,后排座椅使用调角器,价格昂贵,工艺复杂,且对靠背骨架的强度和结构要求很高。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了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的结构,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后排座椅实用调角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对靠背骨架的强度和结构要求高等缺陷,提供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其特点在于,所述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器包括:
固定支架组件,所述固定支架组件内设置有一滑槽;
滑动组件和锁钩,所述滑动组件安装在所述滑槽内,所述锁钩的一端穿入所述固定支架组件内,与所述滑动组件的外侧端部连接;
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组件的一侧面的下部,位于所述滑动组件的内侧端部的正下方;
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组件的一侧面的下部,且与所述锁止组件相抵,通过所述解锁组件的顺时针转动,驱动所述锁止组件的解锁,使得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滑槽滑动;
解锁线束,所述解锁线束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组件的另一侧面的下部,且所述解锁线束的一端与所述解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解锁组件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和第二固定支架,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一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之间形成封闭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内壁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卡接在所述封闭空间的两端,形成所述滑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槽呈圆弧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为一体的滑动齿条、第一加强支架和第二加强支架,所述滑动齿条夹设在所述第一加强支架和所述第二加强支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动组件的外侧端部卡接有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内壁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导槽支架和锁板,所述导槽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一侧面的下部,所述锁板安装在所述导槽支架的导槽内,使得所述锁板能够在所述导槽内上下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判定以分拣托盘的方法及托盘分拣系统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