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3113.9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0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韦学勇;蒋康力;赵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6/08 | 分类号: | G02B26/08;G02B1/11;C23C16/56;C23C16/50;C23C16/40;C23C16/34;C23C14/35;C23C14/16;C23C14/06;B81C1/00;B81B7/02;B81B7/00;B81B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mems 法布里珀罗腔 | ||
1.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包括可动镜面(1)、固定镜面(2)和腔体(3),固定镜面(2)上方和腔体(3)下端连接,腔体(3)上端和可动镜面(1)下方连接,形成三层结构,采用MEMS体硅工艺加工而成;
所述的可动镜面(1)包括可动结构(1-3),可动结构(1-3)的上方设有上层增透膜(1-2)和上层电极(1-1),可动结构(1-3)的下方设有上层增反膜(1-4);
所述的固定镜面(2)包括固定结构(2-3),固定结构(2-3)的下方设有下层增透膜(2-2),固定结构(2-3)的上方设有下层增反膜(2-4)和下层电极(2-1);
所述的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可动镜面(1)的制备:
(a)采用标准清洗工艺清洗双抛500μm单晶硅晶圆用于可动结构(1-3)的加工,在清洗过的双抛500μm厚单晶硅晶圆上表面利用磁控溅射工艺制作一层190nm厚的氮化硅薄膜用于上层增透膜(1-2)的加工;
(b)在单晶硅晶圆下表面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作一层264nm厚的氧化硅薄膜用作上层增反膜(1-4)的加工;
(c)利用BOE腐蚀液图形化步骤(b)沉积的氧化硅薄膜,形成上层增反膜(1-4)的第一层膜;
(d)采用剥离工艺图形化步骤(a)沉积的氮化硅薄膜,形成上层增透膜;
(e)采用磁控溅射及剥离工艺制作上层电极(1-1),上层电极(1-1)为50nm铬加200nm金,其中铬的作用为增加金与硅晶圆的粘附性;
(f)采用磁控溅射工艺溅射一层94nm厚的锗薄膜,并利用剥离工艺图形化以形成上层增反膜(1-4)的第二层膜;
(g)采用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刻蚀出可动结构(1-3)的镜体及柔性梁的形状并释放镜面结构使其可动;
步骤2,固定镜面(2)的制备:
(h)采用标准清洗工艺清洗双抛500μm单晶硅晶圆用于固定结构(2-3)的加工,在清洗过的双抛500μm厚单晶硅晶圆上表面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作一层264nm厚的氧化硅薄膜用作下层增反膜(2-4)的加工;
(i)在经过步骤(h)的单晶硅晶圆下表面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作一层190nm厚的氮化硅薄膜形成下层增透膜(2-2);
(j)利用BOE腐蚀液图形化步骤(h)沉积的氧化硅薄膜,形成下层增反膜(2-4)的第一层膜;
(k)采用磁控溅射及剥离工艺制作下层电极(2-1),下层电极(2-1)为50nm铬加200nm金;
(l)采用磁控溅射工艺溅射一层94nm厚的锗薄膜,并利用剥离工艺图形化以形成下层增反膜(2-4)的第二层膜;
(m)采用标准光刻工艺制作30μm厚的材质为永久键合胶的腔体(3);
步骤3,可动镜面(1)与固定镜面(2)键合:
(n)利用永久键合胶的键合工艺将可动镜面(1)、固定镜面(2)及腔体(3)键合形成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动结构(1-3)包括基座(1-3-1),基座(1-3-1)通过梁式弹簧(1-3-3)和横向稳定质量块(1-3-2)的外侧连接,横向稳定质量块(1-3-2)的内侧通过梁式弹簧(1-3-3)和中心质量块(1-3-4)连接,横向稳定质量块(1-3-2)为分体式块状结构,由四个L型分质量块呈中心对称分布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电极(1-1)和下层电极(2-1)两者共同组成电极组,在加电情况下驱动可动结构(1-3)发生位移,从而调节法布里珀罗腔的腔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长可调型MEMS法布里珀罗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增透膜(1-2)使得可动结构(1-3)上表面对红外光的透过率达到98%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1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压抽吸式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豆腐切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