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3436.8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4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英;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华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俞璇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于 地面 建筑物 之间 摩擦 滑动 承重 座减振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包括承重底座、防振装置,承重底座顶部设有滑动底座,承重底座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防振槽,防振槽内部安装有防振装置;该结构是在建筑物的下部设置既能支撑建筑物本体重量的承重底座,又具有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能力的滑动底座,将振动时产生的水平变形集中于这整个防振装置,避免上层建筑物发生破坏,通过阻尼器、积层橡胶、弹性层将建筑物振动时产生的能量吸收,降低构造及设备的破坏,提高了该结构防振效果;通过液压缸和减振弹簧的压缩,产生推动力抵消建筑物晃动产生的力,降低晃动幅度,使得该结构的防振效果好,提高了其防振效果的持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技术发展迅速,建筑物的高度也逐渐增大,而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长,所需考虑的外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因素也越多,其中防振减振技术就是其中一项,比如高层建筑在高空中受到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又如发生地震时由地下传递来的振动,都会对建筑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此,申请号为201610857733.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隔震层包括底面球壳和上部球面框架,其中:底面球壳下侧与混凝土基础或下层结构整浇,上表面为大跨度大曲率半径圆弧形球面;上部球面框架由若干滑块、连梁、承重柱、连接构件连接而成,连接构件下部与滑块焊接,连接构件侧部与连梁连接,连接构件上部通过承重柱与上部结构相连,滑块与底面球壳的上表面搭接,且滑块下表面与对应位置圆弧形球面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点接触,该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通过滑块间连接形成可滑动的球面框架,与底面球壳组合形成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底面球壳跨度很大,水平方向允许变形远大于隔震支座,完全可以满足超大震下隔震层水平变形,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该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只通过一侧简单的隔震层进行减振防振,所达到的防振效果不够好;(2)在建筑物发生振动时,该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的恢复能力不够好,不能及时使得建筑恢复原来状态,使得该隔震层易于被持续振动破坏,丧失其隔震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介于地面与建筑物之间的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1)通过滑动底座底部的第一弧形槽在第二滚球顶部滑动,第二弧形槽通过第一滚球在下弧形槽上滑动,通过滑动套在滑轨上移动,带动了滑动底座在承重底座上作循环滑动摩擦运动,使得整个防振装置作循环滑动摩擦运动,该摩擦滑动承重座减振结构是在建筑物的下部设置既能支撑建筑物本体重量的承重底座,又具有在水平方向自由变形能力的滑动底座,将振动时产生的水平变形集中于这整个防振装置,避免上层建筑物发生破坏,通过阻尼器、积层橡胶、弹性层发生形变将振动产生的能量吸收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扭曲及弯曲程度,延长建筑物振动周期及增加阻尼比,消耗振动对建筑物释放的能量,降低振动产生的力对建筑物的袭击,通过阻尼器、积层橡胶、弹性层将振动时建筑物的摆动转换成建筑物相对于地面的横向位移,地震能量由通过阻尼器、积层橡胶、弹性层来吸收,这样建筑物就会大大降低扭曲及弯曲,也会明显地降低摇摆程度,降低构造及设备的破坏,该结构把振动的地面隔开,降低振动强度,解决了现有的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只通过一侧简单的隔震层进行减振防振,所达到的防振效果不够好的问题;(2)通过在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两端安装复位板,复位板通过液压缸以及减振弹簧将防振装置与防振槽两侧连接,建筑物振动时,产生的力使得整个防振装置左右移动时,通过液压缸和减振弹簧的压缩,产生一个推动力使得建筑物向相反的方向摆动,使得建筑物晃动产生的力被推动力抵消,使得晃动的幅度大大地降低,建筑物被推回原来的方向,解决了在建筑物发生振动时,现有的底面整体滑动摩擦摆式隔震层的恢复能力不够好,不能及时使得建筑恢复原来状态,使得该隔震层易于被持续振动破坏,丧失其隔震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华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华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4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