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以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739.X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6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郝庆凯;王诠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金京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眩光 后视镜 以及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后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光线传感器;
电敏变色镜片,所述电敏变色镜片在通电后其明暗程度能够随电压变化而变化;
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电敏变色镜片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控制单元供电;
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L1;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后方车辆的光照强度L2,所述光照强度L2大于所述光照强度L1,所述控制单元改变电压从而使得所述电敏变色镜片翻转使镜面变昏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MCU处理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连接的数模转换器,以及与所述电敏变色镜片连接的执行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设定一阈值L0,该阈值表示白天的最低光照强度;在所述光照强度L1大于所述阈值L0时,所述MCU处理器输出为高电平信号;在所述光照强度L1小于所述阈值L0,并且所述光照强度L1大于所述光照强度L2时,所述MCU处理器输出为高电平信号;在所述光照强度L1小于所述阈值L0,并且在所述光照强度L2大于所述光照强度L1时,所述MCU处理器输出低电平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电敏变色镜片翻转使得所述电敏变色镜片变昏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强度L2大于所述光照强度L1达500LUX以上,所述MCU处理器输出低电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敏变色镜片由入射光方向依次包括保护膜、反射膜、剥离膜、粘着剂层、TAC层、前偏光片、液晶上玻璃、液晶、液晶下玻璃和后偏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壳体的右下角,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后壳体的上方中央。
7.一种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预定一个阈值L0,该阈值表示白天的最低光照强度;
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为L1,所述控制单元比较L0和L1的大小,若L1大于L0,则判断当前为白天,不开启防眩光模式;若L1小于L0,则判断当前为夜晚,开启防眩光模式;
当所述后视镜在防眩光模式下,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检测后方车辆的光照强度为L2,所述控制单元比较L1和L2的大小,若L1小于L2,则所述控制单元改变电压大小,从而将所述电敏变色镜片翻转使其镜面变昏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开启防眩光模式时,所述电敏变色镜片不通电压;在防眩光模式下,所述电敏变色镜片有加载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强度L2大于所述光照强度L1达500LUX以上,所述电敏变色镜片的加载电压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防眩光的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敏变色镜片的电压值与L2、L1之间的差值呈正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未经天瀚科技(吴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7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