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837.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4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季永兴;谢先坤;朱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E02B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滨水堤路沿水侧 拓宽 加高 路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包括:现状土石堤路基;开挖形成在所述现状土石堤路基主体的迎水侧坡面上的阶梯台阶;铺设在所述现状土石堤路基主体的外侧滩地上的透水加筋排体;构筑在所述透水加筋排体之上且位于常水位之下的第一充泥管袋棱体;构筑在所述第一充泥管袋棱体的临土侧且位于常水位之上的第二充泥管袋棱体;以及填筑在所述阶梯台阶、透水加筋排体、第一充泥管袋棱体和第二充泥管袋棱体之间的堤芯填土。还公开了本发明的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具有施工简便,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工艺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沿河沿江堤防堤顶道路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要求,需在现状堤防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加高。限于内侧建筑物或用地等限制,往往需在临水侧堆土拓宽,该方案存在如下缺陷问题:
1.在水流及波浪的作用下,施工期临水侧堆土容易被冲刷,导致堤防道路失稳;
2.新路基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在上部荷载作用下,路基容易向水侧滑移;
3.填土在新老路基处产生的附加应力差别大,存在较大沉降差,导致路面平整度差及裂缝;
4.新老结合差,接触面容易产生相对变位,导致路面开裂,在冬季循环冻融作用下,加速路面破坏。
上述问题将影响工程正常运行,危及行车的安全。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该路基结构可减少施工期水流对堤坡的冲刷,增强新老路基的接触能力,避免路面开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的施工方法。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种滨水堤路沿水侧拓宽加高的路基结构,包括:
现状土石堤路基;
开挖形成在所述现状土石堤路基主体的迎水侧坡面上的阶梯台阶;
铺设在所述现状土石堤路基主体的外侧滩地上的透水加筋排体;
构筑在所述透水加筋排体之上且位于常水位之下的第一充泥管袋棱体;
构筑在所述第一充泥管袋棱体的临土侧且位于常水位之上的第二充泥管袋棱体;以及
填筑在所述阶梯台阶、透水加筋排体、第一充泥管袋棱体和第二充泥管袋棱体之间的堤芯填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现状土石堤路基主体为现状老堤路基清除表面杂草垃圾后保留的主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阶梯台阶的步宽与步高之比与所述现状土石堤路基的迎水侧坡面的坡比保持一致,其台阶表面呈凹凸不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透水加筋排体的临土侧与所述阶梯台阶的下端连接,其临水侧向外侧滩地方向延伸一定距离,其延伸长度根据防冲稳定性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透水加筋排体为砂肋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排或高强度土工布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泥管袋棱体的断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充泥管袋棱体的外侧边坡按照堤身整体稳定及局部稳定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泥管袋棱体的断面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充泥管袋棱体位于所述第一充泥管袋棱体的临土侧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指手腕一体式软体康复手套
- 下一篇:一种多目标同步定向装置及定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