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式电动钩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6215.6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8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霍欣;徐大鹏;白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G7/04 | 分类号: | B61G7/04 |
代理公司: | 21224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臂 车钩 滚轮 回转轨道 可调连杆 牵引小车 铰接 双摇杆机构 支撑滚轮 同心轴 钩车 回转驱动机构 挂钩过程 同步回转 有效传递 运动部件 走行轨道 调节杆 可调式 驱动力 转动 挂钩 外部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式电动钩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车钩、车钩托臂、可调连杆、支撑滚轮、滚轮托臂及回转轨道;车钩托臂的一端与牵引小车铰接,另一端安装车钩,车钩底部通过可调连杆与滚轮托臂铰接;滚轮托臂与牵引小车铰接,滚轮托臂的两端设支撑滚轮;走行轨道外侧设回转轨道,在回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回转轨道能够绕同心轴转动;牵引小车、车钩托臂、可调连杆及滚轮托臂共同组成双摇杆机构。本发明通过外部驱动力实现脱挂钩操作,通过双摇杆机构式有效传递运动和动力,使钩车装置具有良好的运动和动力性能;通过同心轴实现两侧运动部件同步回转,保证脱挂钩过程流畅、稳定、切换自如,并可通过调节杆调节车钩高度,增强其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牵引装置与台车之间连接的可调式电动钩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干熄焦技术作为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在提高焦炭质量指标、减少熄焦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近几年,干熄焦技术在我国不仅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与其相配套的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
牵引装置及载有焦罐的台车,在整个干熄焦生产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运输作用。牵引装置用于将载有满焦罐的台车牵离运载车,并沿走行轨道送至提升井架下,然后再将装有空焦罐的台车推离提升井架,重新送至运载车上,从而完成将焦罐内的红焦送至熄焦塔内进行熄焦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牵引装置与台车之间采用车钩连接,车钩钩在2组台车辊轴之间的间隙即钩口内。但目前上述连接方式在使用过程经常出现的以下一些问题:一、脱钩时车钩不能与台车辊轴脱开。原因是现有连接结构中,车钩脱开完全依靠重力,而一旦出现结构卡阻情况,即脱钩的阻力大于重力时,车钩无法自动落下。二、车钩安装后,如果其高度与台车辊轴高度存在误差,无法进行调节,只能重新制作,导致其互换性能差;三、挂钩时,如台车两侧移动不同步,车位不正,则会因车钩偏转而无法与台车辊轴顺利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电动钩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外部驱动力实现脱挂钩操作,通过双摇杆机构式有效传递运动和动力,使钩车装置具有良好的运动和动力性能;通过同心轴实现两侧运动部件同步回转,保证脱挂钩过程流畅、稳定、切换自如,并可通过调节杆调节车钩高度,增强其适应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调式电动钩车装置,包括车钩、车钩托臂、可调连杆、支撑滚轮、滚轮托臂及回转轨道;所述车钩托臂的一端与牵引小车上部铰接,另一端向牵引小车外侧延伸,车钩安装在车钩托臂延伸端的顶部,车钩托臂延伸端的底部通过可调连杆与滚轮托臂的中部铰接;滚轮托臂的中部与牵引小车的底部铰接,滚轮托臂的两端分别设支撑滚轮;走行轨道靠近运载车轨道的端部外侧设回转轨道,回转轨道靠近走行轨道的一端通过同心轴连接回转驱动机构,在回转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回转轨道的自由端能够绕同心轴的水平轴线转动;支撑滚轮与回转轨道配合设置并能够沿回转轨道移动;牵引小车、车钩托臂、可调连杆及滚轮托臂共同组成双摇杆机构,且当支撑滚轮位于回转轨道上时,双摇杆机构中的活动连接结构能够在自重作用下随回转轨道整体移动。
所述同心轴由支承轴、轴承、刚性联轴器及连接轴组成;所述支承轴为2个,对称设于牵引小车两侧,支承轴的外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回转驱动机构相连;2个支承轴通过连接轴连接,2个支承轴与连接轴之间分别通过刚性联轴器连接;2个回转轨道分别通过轴套套设在对应侧的支承轴上,2个支撑滚轮分别承托在对应的回转轨道上;轴套两侧的支承轴上分别设轴承,并通过对应轴承座支撑在轨道基础上。
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由直线驱动器及摆臂组成,摆臂的一端与直线驱动器的推杆相连,另一端通过键与同心轴对应侧的支承轴相连。
所述直线驱动器为电动推杆或电液动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6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平车的防撞缓冲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牵引拉杆缓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