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S架构的罕见病信息发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7742.9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抒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10/20 | 分类号: | G16H10/20;G16H50/7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吉海莲;郑德龙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罕见 信息 发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罕见病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客户端、与客户端通信连接的Web应用服务器及与Web应用服务器通信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包括研究者客户端、普通用户客户端及管理员客户端,其分别通过Web浏览器与Web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Web应用服务器包括用户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组件、罕见病知识库管理组件、罕见病病例数据共享组件及与罕见病知识库管理组件和罕见病病例数据共享组件通信连接的前端HTML信息发布组件,数据库服务器包括罕见病知识数据库服务器和罕见病病例数据库服务器。本发明能够方便每一位研究者全面、有效地采集汇总发布罕见病病例数据和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集成了国内外知名权威医学数据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S架构的罕见病信息发布系统。
背景技术
罕见疾病简称“罕见病”,又称“孤儿病”,顾名思义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多数罕见病是慢性严重的疾病,通常会危及生命。约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引起的,因此罕见病一般是指“罕见性遗传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目前已确认的罕见病有5000多种,大约占人类疾病种类的10%;约有50%的罕见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病情常进展迅速,死亡率很高,多数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
罕见病是个相对、动态、变化的概念,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罕见病的界定和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国对罕见病的不同定义、与其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罕见药物的研发的激励政策及对罕见病诊疗费用的覆盖范围有关。2010年5月17日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分会在上海召开相关专家会议,对中国罕见病定义达成共识:即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参照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及周边国家如日本等的罕见病发病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率低于五十万分之一;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遗传病可以定义为罕见遗传病。
由于罕见病的这种特殊性,导致这些疾病的相关知识对公众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公众往往是谈之色变,缺乏对罕见病的基本认知。对于研究者而言,在进行罕见病研究时必须以大量的病例数据样本为基础。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机构都是对某一种疾病进行研究管理单独创建系统。这些系统大部分采用C/S的系统架构。只能实现单方小范围内的病例数据采集和疾病研究,无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不能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工作、病例共享等相关操作。此外,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数据形成了数据孤岛,同一种罕见病研究数据散落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不能够形成规模的样本,可以对外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发布,也无法对每种罕见病的病例进行准确统计。更进一步地,罕见病大多是遗传病,因此需要从基因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罕见病的起因、发展预测等,这就要借助国内外一些比较权威的、覆盖面比较全的医学网站和数据库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都是来源于若干个分散独立的网站平台,研究者在做研究或者需要查阅相关医学方面信息时,一方面有时候不清楚存在这一网站,另一方面即便知道也不能精准地找到,这无疑会增加时间上的消耗。
综上,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领域亟待需要一种集罕见病病例数据汇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发布,研究成果发布,疾病知识普及以及权威医学网站、数据库集成为一体的罕见病信息发布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B/S架构的罕见病信息发布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系统无法实现罕见病病例数据的精确统计、统计数据的及时发布、研究成果的及时发布、疾病知识的普及以及权威医学网站、数据库的集成等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B/S架构的罕见病信息发布系统,包括客户端、通过互联网与所述客户端通信连接的Web应用服务器以及通过交换机与所述Web应用服务器通信连接的数据库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包括研究者客户端、普通用户客户端以及管理员客户端,所述研究者客户端、所述普通用户客户端以及所述管理员客户端分别通过Web 浏览器与所述Web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7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防闭合式钢质防火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沉淀斜管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