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及穿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7839.X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7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屈亮;孙佳明;李岳峰;谈蕊;何兴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场 变焦 光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及穿轴方法,大视场镜组、小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的镜筒内设置与镜组配合的穿轴分化板工装,使穿轴分化板工装装入镜组的镜筒后,穿轴分化板工装的十字刻线中心位于镜组光轴上;固定镜组位于大视场镜组和小视场镜组的轴向的前方,在固定镜组的前方设置自调焦并带成像功能的内调焦光管对三个透镜组进行穿轴;保证大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光轴一致,视场切换后,小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光轴一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简单易操作,适用于所有此类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的穿轴工作,可以达到高效率和高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机装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变焦光学系统及穿轴方法。
背景技术
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可以实现宽窄视场的切换,宽视场用作搜索目标,窄视场用作捕捉细节。工作中两种视场的切换频繁,对镜组间光轴的一致性及稳定性要求高。需要通过设计专用工装组,保证当大、小视场镜组切入视场中时,切换视场光轴与固定视场光轴一致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及穿轴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包含三个透镜组,三个透镜组分别为大视场镜组、小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三个镜组的镜筒内设置与镜组配合的穿轴分化板工装,使穿轴分化板工装装入镜组的镜筒后,穿轴分化板工装的十字刻线中心位于镜组光轴上;固定镜组位于大视场镜组和小视场镜组的轴向的前方,在固定镜组的前方设置自调焦并带成像功能的内调焦光管对三个透镜组进行穿轴;保证大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光轴一致,视场切换后,小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光轴一致。
所述穿轴分化板工装包含分化板和镜筒,分化板和镜筒之间胶接固定,分化板为玻璃片,分化板的圆心设置一个十字刻线,分划板通过定心车削方法装配在镜筒一端,车削时穿轴分化板工装的外径与镜组镜筒内径高精度配合。
在大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间之间和小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之间,设置镜组间隔工装,镜组间隔工装的长度可小范围调整,保证穿轴后镜组间空气间隔满足光学系统设计要求;所述镜组间隔工装包含隔圈(1)、隔圈(2)及调整垫圈(3),隔圈(1)与隔圈(2)通过细牙螺纹连接,隔圈(1)一侧的中心设有凸台,沿凸台轴向设置一个台阶通孔,台阶通孔的大端在凸台一侧,台阶通孔的小端在隔圈(1)没有凸台的一侧,隔圈(2)的一侧设有凸台,隔圈(2)的凸台的外径与隔圈(1)台阶通孔大端的内径通过细牙螺纹配合,隔圈(2)轴向的中心设置一个通孔,隔圈(2)的通孔内径与隔圈(1)的台阶通孔小端的内径相同;隔圈(1)与隔圈(2)的两个凸台之间设置多个调整垫圈(3),调整垫圈(3)的最小调整量为0.01mm。
一种双视场变焦光学系统的穿轴方法为:
步骤1:将固定镜组的穿轴分化板工装装入固定镜组镜筒(6)中,将小视场镜组的穿轴分化板工装装入小视场镜组镜筒(4)中,将大视场镜组的穿轴分化板工装装入大视场镜组镜筒(5)中;
步骤2:将固定镜组部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支架上,并通过打销钉定位;在固定镜组部件的前方架设内调焦光管,调整底座支架位置使内调焦光管与固定镜组光轴大致重合;调整内调焦光管的焦距,使固定镜组镜筒内的穿轴分化板工装中心的十字刻线成像在内调焦光管探测器像面上,通过调整内调焦光管支架的方位俯仰,使内调焦光管内的自准像与穿轴分化板工装中心的十字刻线像重合,此时内调焦光管光轴与固定镜组光轴一致,锁定内调焦光管位置,取下固定镜组的穿轴分化板工装;
步骤3:对小视场镜组与固定镜组穿轴;将小视场镜组镜筒(4)切换到工作位置,调整内调焦光管的焦距,使小视场镜组镜筒(4)内穿轴分化板工装的十字刻线成像在内调焦光管探测器像面上;用螺钉将小视场镜组镜筒(4)固定在视场切换支架上,通过在视场切换支架下面垫垫片调整小视场镜组的方位俯仰,使内调焦光管内的自准像与十字刻线像重合,加垫片的位置在四个安装螺钉中最多可选三个,此时小视场镜组光轴与内调焦光管光轴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78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