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8700.7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孙丰宁;李露梦;王振宇;蔡一博;焦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5/013 | 分类号: | H01G5/013;H01G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氧化硅 发生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该微电发生器为可变电容结构,该微电发生器具有两平行的ITO导电膜,两平行的ITO导电膜分别构成可变电容结构的上电极、下电极,所述可变电容结构具有二氧化硅微球构成的绝缘介质层,两ITO导电膜具有外接的电极及引线。该微电发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ITO导电膜;于ITO导电膜上生长二氧化硅微球;利用磁控溅射或者蒸发金属薄膜发制备ITO导电膜的电极及其引线;将具有电极及引线的ITO导电膜组装成微电发生器并完成封装。此微电发生器可以进行快速充放电,循环使用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大,体积小、重量轻、易弯折,结构简单、不存在电解质泄露且不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是驱动设备运行的动力,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MEMS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系统的性能逐渐完善,这就要求提供电源的产品也要向微型化、高储能方向发展。微电发生器作为器件的基础元件,已经成为各种MEMS器件及系统独立工作、进入实用化的主要瓶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微电发生器进行研发。微电发生器可分为微型电池和微型发电装置。微型电池包括微型燃料电池、微型化学能电池、微型锂电池、微型热电池、微型太阳能电池、微型核电池等;微型发电装置主要有微型内燃机发电装置、微型旋转式发电装置和微型振动式发电装置。目前微电发生器存在尺寸大、携带困难、储能密度低、电解质容易泄露、使用寿命短、使用温度范围小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微电发射器的缺点,实现小型电子设备的自给供电,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及制备方法,其利用二氧化硅微球和ITO材料制成的可变电容式微小电源,实现快速循环充放电,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该微电发生器为可变电容结构,该微电发生器具有两平行的ITO导电膜,两平行的ITO导电膜分别构成可变电容结构的上电极、下电极,所述可变电容结构具有二氧化硅微球构成的绝缘介质层,两ITO导电膜具有外接的电极及引线。
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直径为10nm-50μm。
进一步,所述微电发生器为一个封装件。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ITO导电膜;
于ITO导电膜上生长二氧化硅微球;
利用磁控溅射或者蒸发金属薄膜发制备ITO导电膜的电极及其引线;
将具有电极及引线的ITO导电膜组装成微电发生器并完成封装。
进一步,ITO导电膜是通过磁控溅射法在石英玻璃上生产导电薄膜而成。
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硅微球采用自组装方法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此微电发生器可以进行快速充放电,循环使用寿命长,使用温度范围大,体积小、重量轻、易弯折,结构简单、不存在电解质泄露且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球的微电发生器,参见图1,该微电发生器为可变电容结构,该微电发生器100具有两平行的ITO导电膜,两平行的ITO导电膜分别构成可变电容结构的上电极101、下电极103,所述可变电容结构具有二氧化硅微球构成的绝缘介质层102,两ITO导电膜具有外接的电极及引线201,微电发生器的电极及引线连接于负载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8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