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8918.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9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伍爱萍;赖嘉涛;李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9/00 | 分类号: | G08C19/00;H04L12/40;H05B4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晏波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整车 背光 调节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包括:车身控制器接收车载播放器传输的背光调节CAN信号,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为用户通过操作车载播放器的触控屏生成;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通过CAN总线发送至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以使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进行背光调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整车背光调节装置和存储介质。本发明无需机械式开关也可对整车进行背光调节,信号传输干扰小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以及科技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客户体验的角度而言,越来越多的触碰式开关或触摸式显示屏应用于汽车中,给驾驶员带来了极佳的客户体验;就汽车的背光调节系统而言,目前大部分仍采用的是机械滚轮式的背光调节开关,其输出脉宽调制(PulseWidthModulation,PWM)信号,通过调节PWM信号的占空比,来达到调节背光亮度的目的。这存在下述两个问题:1、在汽车的实际应用中,因PWM信号极易被干扰,所以该类信号的使用率越来越低。2、机械式的开关易产生磨损,寿命较短且科技感不强,客户体验不佳。3、机械式开关的硬线铺设成本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目前通过机械式开关进行整车背光调节导致的信号不佳且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包括:车身控制器接收车载播放器传输的背光调节CAN信号,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为用户通过操作车载播放器的触控屏生成;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通过CAN总线发送至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以使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进行背光调节。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通过CAN总线发送至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以使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进行背光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利用CAN协议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组织为报文;将所述报文通过CAN总线广播给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以使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报文进行背光调节。
可选地,所述利用CAN协议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组织为报文的步骤,具体包括:获取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利用CAN协议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和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组织为报文;所述将所述报文通过CAN总线广播给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以使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报文进行背光调节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报文通过CAN总线广播给接入CAN总线的各节点,以使各所述节点判断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是否与本地节点标识一致,若一致则判断所述节点为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进行背光调节。
可选地,所述获取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的步骤,具体包括:对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将整车的所有背光部件作为待调节背光部件,获取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获取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步骤,具体包括:解析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以获取所述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携带的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通过CAN总线发送至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步骤之前,所述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通过CAN总线发送至接入CAN总线的待调节背光部件的步骤之后,所述汽车整车背光调节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返回的反馈信号;若所述反馈信号表征背光调节失败,则将所述背光调节CAN信号转换成硬线信号,将所述硬线信号通过硬线传输至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以使所述待调节背光部件根据所述硬线信号进行背光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89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送货系统及远程售卖方法
- 下一篇:双线扫描打包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