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驱动的在线快速评估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9155.3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7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谭贝斯;汤磊;罗亚洲;李柱华;贾琳;王雪飞;赵文禄;齐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06;H02J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驱动 在线 快速 评估 电网 电压 安全性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在线快速评估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设定电网运行状态量的限值,将符合电网运行状态量限值的电网运行方式存储到离线数据库;计算基于母线电压轨迹的评估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指标TVSI;仿真分析离线数据库中每种电网运行方式对应的TVSI,并将结果补充到离线数据库中;从更新后的离线数据库中选取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临近电网运行方式,用临近电网运行方式拟合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暂态电压安全性指标,得到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暂态电压安全性评估结果。本发明可以快速评估电网的暂态电压安全性,可以用于在线分析和无功优化问题的稳定约束判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驱动的在线快速评估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建设并投运了多条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线路,形成了一批典型的送端区域电网(以下简称:送端电网)和受端区域电网(以下简称:受端电网)。受端电网依赖外部输送有功功率,其区域内部的发电量小于负荷量。因为传统的同步发电机可以用作无功源,因此受端电网的无功源容量相对较少,导致其内部的电压稳定性较差。
在现代电网中,接入了大量的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例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动态响应负荷(例如:空调)以及直流换流站等动态响应特性丰富的元件,因而其暂态电压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
对于大电网的暂态电压安全研究,目前大多依靠数值仿真软件。但仿真分析耗时较长,难以用于在线分析、无功优化问题的稳定约束判定等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在线快速评估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的方法。本发明可以快速评估电网的暂态电压安全性,可以用于在线分析和无功优化问题的稳定约束判定。
本发明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在线快速评估电网暂态电压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电网运行状态量的限值,包括:电网控制状态量的限值和电网潮流结果状态量的限值;随机生成电网运行方式,分别计算每种电网运行方式对应的潮流结果,将符合电网运行状态量限值的电网运行方式及其对应的电网的控制状态量集合存储到离线数据库中;具体步骤如下:
(1-1)设定电网控制状态量的限值:
定义ΩGrid为电网中母线的集合,将ΩGrid分为三个子集合分为记为ΩPV、ΩPQ、ΩVθ;其中,ΩPV中的母线为PV节点,ΩPQ中的母线为PQ节点,ΩVθ中的母线为Vθ节点;
定义CSV为电网控制状态量集合,表达式如下:
SVsp={Visp|i∈ΩPV∪ΩVθ}
Sθsp={θisp|i∈ΩVθ}
Pg,isp,min≤Pg,isp≤Pg,isp,max,i∈ΩP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北京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91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