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219320.5 申请日: 2019-12-03
公开(公告)号: CN111005345A 公开(公告)日: 2020-04-14
发明(设计)人: 詹冯达;刘耀辉;陈恩;汤绍青;林祎熙;付开雄;柯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2B1/00 分类号: E02B1/00;E02B3/00;E02B3/06
代理公司: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代理人: 李明通
地址: 350000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态 水系 修复 建设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对河流水生态空间进行保护:划定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河流上游自然段,对现状自然生态通过划定岸线蓝线对自然河道予以保护,河流流经农田段,对于已经稳定的护岸予以保护;

S2、对自然河态进行保护:保护自然弯曲的河岸线、深潭浅滩、泛洪漫滩、砂石、水草、江心洲、护岸林,保护多样水域生态空间与生境的生态廊道,严禁占用河滩地、裁弯取直、填河改道;

S3、对河流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保护饮用水源地、鱼类三场一道、水产种质资源、珍稀保护物种、水利风景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

S4、对河流生境进行恢复:采取生态缓冲带、人工湿地、增殖放流或生态草沟,拦截、净化面源污染,以完善河流生物链,构建空间立体、持续稳定的生态环境,丰富河流生物物种多样性;

S5、对硬质防洪堤进行生态化改造:对已建硬质堤防、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如堤后用地许可,则将硬质堤防、护岸拆除,改造成生态护岸;如堤后用地紧张,则在硬质护岸临水面护脚处加设鱼巢,临水面采用增设生态框、生态混凝土柔化挡墙;

S6、生态防洪工程建设:对顶冲段、易损毁段按照防冲不防淹的原则建设生态护岸;河流流经村庄段,按照防冲不防淹的原则建设生态护岸;河流流经集镇段、城区段,建设生态堤防;

S7、采用生态施工工艺,对河流自然风貌进行保护:保护现有自然植被、人文景观,避免大型机械进入施工场地;不得就地取用河道原生石头、砂;要做好施工废弃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不得随意弃土、弃渣,施工完成后及时绿化,恢复植被;

S8、对水文化进行保护:保护河流及沿岸古陂、古渡口、古码头、古桥、古堤、古树名木,设立保护标识、完善配套设施,保持原有文脉特征;

S9、对拦河设施进行生态化改造:对造成少水断流、淤积、鱼类洄游受阻问题的部分拦河设施,采用生态浅滩、过流堰、翻板坝或过鱼设施的生态化改造,营造既有水面又有流动,既不淤积又能贯通,既能过鱼又有景观的拦河设施,保持河道水体纵向连通性;

S10、亲水景观的建设:在人口集中的村庄、乡镇、城区河段,选用安全、低扰动、低投入的亲水设施建设人文景观,亲水设施应避开河流顶冲段、树木、农田;乡村河段亲水设施要结合农艺措施,与农业生产、农艺设施紧密融合;

S11、河道基流的保障:针对存在脱水段的河流,采用电站机组生态改造、老旧小水电站退出、流域梯级水库电站生态调度或生态电价补偿的措施保障最小下泄流量,让河道有常流水,保护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栖息环境;针对缺乏生态基流,存在水生态敏感保护目标且周边有清洁水源、具备引水条件的,实时生态补水;

S12、对河道水质进行改善:采取截污控源、入河排污口整治、湿地原位净化措施,消减污染物入河量,使河道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

S13、对河道水系增进流通:采取调水引流、清淤拓宽、打通断头河或新建连通通道方式,消除死水河段、断头河段,增加河道水体流动性,增强河道水力联系;

S14、对渠化河道生态化改造:对渠化河道进行拆除,退堤还河、还滩改造,恢复河道的行洪、滞洪空间和自然河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设施选用廊架、亭子或巡查道,所述廊架、亭子应布置在五年一遇洪水位以上,非顶冲段;所述巡查道要尽量布置在二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查道布置要顺应原有地貌,选择透水性好的路面,局部采用低架空型步道或架空型栈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景观选用乡土树草种,应根据当地河流水系特点,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适地适生、低维护的乡土树草种,沿海河流宜考虑抗风、耐贫瘠、耐盐碱的植物,植物种植宜选择在有利于植物存活、生长季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为断面型式,进一步优选采用复合式、宽浅式或斜坡式的一种,且新建河岸应有利于河流与岸滩水体交换,满足生物生活习性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水系修复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三场一道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93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