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高碳醇脱水制α-高碳烯烃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9609.7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丁云杰;陈蒙;朱何俊;龚磊峰;卢巍;赵子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1/24 | 分类号: | C07C1/24;C07C11/02;B01J2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郑伟健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碳醇 脱水 烯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α‑高碳醇脱水制α‑高碳烯烃的催化剂,采用经过特定碱金属改性的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高碳醇原料脱水生成α‑高碳烯烃。在200‑400℃温度、0.1‑20MPa压力,一定的气体空速和液体空速条件下,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α‑高碳醇转化率在99%以上,α‑高碳烯烃选择性在97%以上,且保持稳定,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α-高碳醇脱水制α-高碳烯烃的催化剂。
技术背景
聚α-烯烃合成油(PAO)作为一类使用较广泛的合成烃基润滑油,其性能远优于传统的矿物润滑油,目前其产量约占世界合成润滑油市场份额的45%。
1-癸烯经过催化齐聚和加氢饱和的方式是制取PAO合成油的重要途径。
目前1-癸烯的生产方法比较多,在工业上国外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乙烯齐聚法,所得产品质量好,纯度高,但成本较高;国内则以相对成本较低的石蜡裂解工艺为主,但由于其反应机理相对复杂,操作条件也比较严格,所得产品质量较差,纯度较低,因此其在市场经济效益上不占优势,导致我国的1-癸烯严重依赖进口。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开发可再生资源,利用植物油资源,开发生物质化工产品,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通过特定植物油加氢制得1-癸醇,1-癸醇再经脱水反应生成1-癸烯的方法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且投资较小,生产灵活,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α-高碳醇脱水制α-高碳烯烃的催化剂,在利用植物油间接生产高级α-烯烃的工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得解决当前该工艺中存在的原料转化率低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持α-高碳醇较高转化率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目标产物α-高碳烯烃的选择性,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经济性问题,使其具备催化成本低,α-高碳烯烃收率高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选用某一厂家生产的癸醇作为α-高碳醇原料,在其含水或乙醇的混合物中α-高碳醇所占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100%,。
一种碱金属改性的商用氧化铝α-高碳醇脱水催化剂,其中碱金属源自锂、钠或钾的硝酸盐或碳酸盐的一种或多种,所选氧化铝的种类为α-Al2O3、θ-Al2O3、γ-Al2O3中的一种或多种,且催化剂粒径在10-80目之间,优选形状为圆球状或碎屑状。
以氧化铝的重量为基准计算,用于改性的碱金属相对于氧化铝的重量比例范围为0.1-1wt%。
所选碱金属的盐溶液通过常压或减压、等体积或过体积浸渍的方法将碱金属离子引入到氧化铝催化剂中。
浸渍后的催化剂在常温环境下晾干,并在空气或氩气氛围中焙烧10-50h,所选的焙烧温度范围为500-800℃,升温速率为1-10℃/min。
按照上述方案制得的氧化铝催化剂在固定床管式反应器中进行α-高碳醇脱水制α-高碳烯烃的反应活性评价实验,反应条件为:系统压力为0.1-20MPa,反应温度为200-400℃,所选氮气作载气的气相体积空速为1000-2000h-1,所选癸醇作原料的液相体积空速为0.1-1h-1,最终目的产物为α-高碳烯烃。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3g氧化铝,粒径为20-40目,滴加1g(金属Na)/L的NaNO3溶液3mL至等体积浸渍,常温下晾晒12h至完全干燥,放于500℃马弗炉中焙烧5h后制得催化剂0.1wt%Na2O/Al2O3-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96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自动化大棚
- 下一篇:厨房空气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