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均相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耦合氢解木质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9919.9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2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莹;王东玲;马隆龙;王晨光;吕微;王文锦;王海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75 | 分类号: | B01J23/75;B01J23/04;B01J37/18;C07C1/20;C07C15/04;C07C15/00;C07C29/00;C07C33/20;C07C37/54;C07C39/04;C07C39/02;C07C41/01;C07C43/2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相 催化剂 耦合 木质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均相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耦合氢解木质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木质素为原料,溶解于醇类溶剂中,在均相碱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木质素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芳香烃类化合物,反应温度为180‑260℃,反应时间为0.5‑15h,反应体系中氢气压力为1.0‑4.0MPa,木质素与乙醇的固液比为1:60,均相碱催化剂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2:5,非均相催化剂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5。本发明提出的均相碱催化剂与非均相Co/C催化剂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制备条件温和、制备方法简单,催化活性优异、加氢脱氧效率高,在催化剂作用下,木质素能高效地转化为芳香烃类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均相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耦合氢解木质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自然界中绿色清洁型能源,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农林业废弃物,植物包括了各类林木、草本植物,农业副产品如玉米秸秆、玉米芯、高粱杆、甘蔗渣等。大多数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组分组成。木质素(lignin),是自然界中含有大量苯环的唯一可再生资源。因此,将木质素高效转化为芳香烃类平台化合物对于改善生物质利用的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木质素解聚方式主要为酸碱解聚、热裂解、氧化解聚、加氢解聚、光催化法等。其中酸碱解聚大多数是采用均相催化剂,其解聚过程中容易发生重聚反应,造成积碳,而热裂解与氧化裂解得到的产物复杂多样,且含有较高的氧,热值偏低。光催化解聚目前的得到解聚效率偏低。加氢解聚木质素可以获得热值高、产物分布相对较集中,同时积碳率低。
Pt、Pd、Ru等金属具有很高的催化加氢活性,在温和的氢解条件下,能选择性的断裂木质素得到芳香烃类化合物。例如,在ZMS-5负载的Pt,Ru和Pd作用下木质素选择性的氢解成单酚化合物。然而,该类催化剂很不稳定,容易失活;此外,贵金属催化剂的价格昂贵,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除贵金属外,过渡态和其他副族金属也在木质素解聚反应中存在活性。如钼的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曾用于木质素和酚类模型化合物的氢解反应。
因此,开发一种原料丰富、制备条件温和、催化活性优异的催化剂必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非均相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耦合氢解木质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均相碱与非均相Co/C作为催化剂,木质素能高效地转化为烃类化学品,且催化剂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制备条件温和、制备方法简单,催化活性优异、氢解效率高,具有成本低、效率较高,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均相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耦合氢解木质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木质素为原料,溶解于醇类溶剂中,在均相碱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木质素进行氢解反应转化为芳香烃类化合物,反应温度为180-260℃,反应时间为0.5-15h,反应体系中氢气压力为1.0-4.0MPa,木质素与醇类溶剂的固液比为1:60,均相碱催化剂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2:5,非均相催化剂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5。所述的醇类溶剂为乙醇。
优选地,所述的非均相催化剂是碳负载金属型非均相催化剂,具体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得到:将金属盐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搅拌条件下加入活性炭常温下搅拌10-16小时后,加热至40-80℃下继续搅拌12小时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冷冻4-8小时后,再进行干燥,得到黑色粉末,最后将黑色粉末在350-550℃,H2气氛保护下焙烧2-3小时,即得到所述的碳负载金属型非均相催化剂。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盐为溶解于水的钴盐。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钴盐为硝酸钴。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0.05~0.30:1。
优选地,所述的均相碱催化剂选自NaOH、KOH和Na2CO3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99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