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0046.3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2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洪小科;张志强;李强;韦杰宏;丁磊;梁崇宁;陈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37;H01M10/6567;B60L58/27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韦杰 |
地址: | 545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加热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电池包控制器发送来的电池包内部温度,当电池包需要加热时,所述整车控制器驱动水泵转动,所述水泵带动冷却液在所述电池包和电池包加热器内循环流动,同时所述整车控制器也驱动继电器吸合,所述继电器吸合后,控制电池包的电源与所述电池包加热器接通,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开始工作,所述电池包加热器使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并将热量带给电池包热交换板,从而给所述电池包加热。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要么没有温度保护,要么价格高昂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加热器多数以冷却液作为热交换媒介,当需要电池包加热时,控制器接通加热器内的加热元器件,加热冷却液,冷却液循环到电池包内部,将热量交换到电池包使电池包升温。
目前市面上的电池包加热器主要有2种,一种是仅仅具备加热功能,当接通电路时,加热器开始工作进行加热,无任何的温度监测及保护功能。另一种是电池包加热器内部具备控制芯片、传感器及电路,监测及诊断加热器的温度,将这些信息通过CAN或LIN的形式发送给其他控制器,这类加热器虽然功能强大,但价格也昂贵,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装置及控制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要么没有温度保护,要么价格高昂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这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电池包控制器发送来的电池包内部温度,当电池包需要加热时,所述整车控制器驱动水泵转动,所述水泵带动冷却液在所述电池包和电池包加热器内循环流动,同时所述整车控制器也驱动继电器吸合,所述继电器吸合后,控制电池包的电源与所述电池包加热器接通,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开始工作,所述电池包加热器使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并将热量带给电池包热交换板,从而给所述电池包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一端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线束及接插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这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控制方法,采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加热装置来实现,该装置包括整车控制器,所述整车控制器接收电池包控制器发送来的电池包内部温度,当电池包需要加热时,所述整车控制器驱动水泵转动,所述水泵带动冷却液在所述电池包和电池包加热器内循环流动,同时所述整车控制器也驱动继电器吸合,所述继电器吸合后,控制电池包的电源与所述电池包加热器接通,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开始工作,所述电池包加热器使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并将热量带给电池包热交换板,从而给所述电池包加热;其实现方法是:步骤1:所述整车控制器实时接收所述电池包控制器发送来的所述电池包内部温度,并判断所述电池包是否需要加热;
步骤2:当所述电池包温度低于设定值需要加热时,所述整车控制器驱动所述水泵转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内循环流动。同时,所述整车控制器也驱动所述继电器吸合;
步骤3:所述继电器吸合后,所述电池包的电源与所述电池包加热器接通,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开始工作;
步骤4: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工作后,所述冷却液温度升高,在所述水泵的带动下热量带给所述电池包热交换板,给所述电池包加热。同时,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实施监控所述电池包加热器内部温度,该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根据不同温度,输出不同电阻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整车控制器时刻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所述电阻值,并将此值转换为温度值并实时检测,判断所述电池包加热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0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