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寻呼检测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0106.1 | 申请日: | 2012-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N.贾科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68/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付曼;申屠伟进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寻呼 检测 技术 | ||
公开了用于确定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的寻呼信道信号是否是空寻呼信号的技术。在方法方面,该技术涉及如下步骤:接收寻呼信道信号的第一数据单元;获得寻呼信道信号的空寻呼数据单元作为参考数据单元;将参考数据单元与所接收的第一数据单元相关;以及基于第一相关结果来确定寻呼信道信号是否是空寻呼信号。在另一方面,公开了用于确定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的寻呼信道信号是否是空寻呼信号的设备。该设备包括:接收组件,其适合于接收寻呼信道信号的第一数据单元;编码组件,其适合于获得寻呼信道信号的空寻呼数据单元作为参考数据单元;相关器,其适合于将参考数据单元与所接收的第一数据单元相关以获得第一相关结果;以及确定器,其适合于基于第一相关结果来确定寻呼信道信号是否是空寻呼信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并且尤其是涉及用于检测空寻呼信号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以无线方式通信。网络向移动终端传送各种各样的数据,诸如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移动终端接收数据并相应地处理它。当移动终端活跃地从事用户通信(诸如语音呼叫、文本消息传递、多媒体内容上载/下载等)时,移动终端需要消耗电力,这是因为用户通信除了其它的之外还涉及使用用于接收/传送去往网络的数据的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者在一些情况下是一个或多个其它通信装置。
当移动终端上电但未活跃地从事用户通信时,它通常在空闲模式操作。“空闲模式”的其它术语包含“空闲状态”、“备用模式”、“备用状态”等。在空闲模式期间,尽管移动终端未活跃地从事任何用户通信,但它仍需要执行使它能够准备好使用的某些任务。例如,移动终端需要准备用于发起或接收用户通信,诸如语音呼叫。
移动终端在空闲模式执行的任务通常在与具体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的标准中规定。虽然在空闲模式要执行的具体任务以及执行它们的方式可从一个通信系统到另一个通信系统有所不同,但一些任务对许多系统是共同的。为了便于理解,此处下文的讨论将参考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移动终端在空闲模式执行的许多任务是强制性的,并且自然,它们需要功耗,这是因为它们涉及使用移动终端的无线电接收器。多久一次以及多强地利用无线电接收器对移动终端的功耗具有很大影响。这除了其它的之外还意味着,如果无线电接收的时间和发生率可减少,则移动终端的功耗可降低。
如在GSM以及一些其它通信标准中所规定的,移动终端在空闲模式执行的任务之一是侦听寻呼信道(PCH)。寻呼信道是在基站的整个服务区域上传送的下行链路信道。寻呼信道除了其它的之外还用于通知由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具有入站通信。寻呼信道的传送与物理层生成的寻呼指示符的传送关联,例如以支持休眠模式过程。
用这种模式,由基站利用寻呼(或寻呼)信号或消息在寻呼信道中发信号通知移动终端,它们除了其它的之外还通知移动终端是否存在任何入站通信,诸如进入的语音呼叫、进入的短消息服务(SMS)消息等。通常,为了此类目的,周期性地使用寻呼信道。所以,移动终端需要侦听寻呼信道(例如周期性地侦听寻呼信道),使得在接收到指示发生入站通信的寻呼信息时,移动终端可激活相关功能以接收此类通信。
有时,寻呼信号是所谓的“空寻呼”(或“空寻呼”、“哑寻呼”、“哑寻呼”)信号或消息。术语“空寻呼”意味着,寻呼信号不包含移动终端行动所依照的任何指令或信息。在许多通信系统(诸如GSM)中,在逻辑信道上传送的消息(包含PCH)被交织或扩散在无线电信道上的多个数据单元上。数据单元是整个信号或消息内的一组数据。数据单元的其它术语可以是数据块、消息段、信号部分等。在许多通信系统(诸如GSM)中,此类数据单元的典型术语是“脉冲串”。通常,在传送侧,GSM逻辑信道消息交织在无线电信道上的4个脉冲串上,而在接收器侧,接收此类消息的正常方式是接收所有脉冲串,并且然后对其中含有的数据进行解码以便进一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0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