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率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0332.X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0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展;郭广礼;查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F30/20;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开采 技术 耕地 保护 计算方法 | ||
一种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率计算方法。适用于矿区矸石充填保护耕地设计及矸石充填耕地保护率计算。先确定耕地保护设防标准,接着预测出常规开采的地表形变,确定常规开采引起的耕地受损面积;预测出矸石充填开采的地表形变,确定矸石充填开采引起的耕地受损面积,其余差值为矸石充入采空区能保护耕地的面积S1,根据矸石用量σ1计算出矸石直接充填采空区的耕地保护率λ直充;同时再计算避免矸石压占所能保护的耕地面积S2,得到采‑选‑充一体化技术避免矸石占地的耕地保护率λ矸压;最后根据这两个保护率相加就能得到采‑选‑充一体化耕地保护率计算方法。其步骤简单,解决了矸石充填保护耕地的设计及能力评估难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率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面向充填保护 耕地设计的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率计算方法。
技术背景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近年来我国耕地保 有量下降幅度大,下降趋势明显。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要分别保持在18.18 亿亩和18.05亿亩以上。以目前耕地下降幅度及趋势估算,要完成这一耕地保有量任务十分 艰巨。
在《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多位院士认为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 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可见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 长期稳固的。煤炭的不断开采固然能够满足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但其高强度大规模开 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煤炭开采引起地表沉陷对我国耕地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
矸石井下充填采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但可以减小矿区土地沉降量,减轻矿区耕地破 坏,安全开采建筑物、水体及铁路下呆滞煤炭资源,提高矿区资源采出率,同时可避免矸石 排放,避免矸石压占、污染土地,达到保护耕地、提高资源采出率、保持矿区社会稳定和减 轻环境污染的多重目的,是符合矿区可持续发展,满足绿色开采要求的重要技术途径。矸石 充填采煤技术目前在邢台、新汶、兖州等矿区已得到成功应用,无论是从减小地表沉降、保 护矿区生态环境、减少矿区耕地破坏等方面,还是从开采矿区呆滞资源、提高资源采出率方 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考虑到矸石充填保护耕地的能力与地质采矿条件、充填条件、矸石材料性质等诸多因素 有关,试图给出一个标准值相当困难。为对比不同矿区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能 力的差异,提出了耕地保护率这一指标。耕地保护率为百万吨矸石所能保护耕地的面积(亩 /Mt)。然而目前尚缺乏计算耕地保护率的计算方法,导致不同矿区充填保护耕地的能力评价 缺乏定量及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步骤简单、实用的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率 计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采-选-充一体化开采技术耕地保护率计算方法,其步 骤为:
a收集研究区域地质采矿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先前地表沉陷观测数据、耕地种类 及矸石量,并根据研究区域耕地的类型、破坏形式及地下水位高度,确定研究区域耕地保护 的设防指标;
b结合研究区域地质采矿条件及先前地表沉陷观测数据,确定研究区域垮落法开采地表 沉陷预计参数,并利用概率积分法计算垮落法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值;
c根据实际区域设计充实率,基于等效采厚理论及概率积分法计算矸石充填开采地表移 动与变形值;
d结合研究区域的耕地保护设防指标,根据垮落法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值确定垮落法开 采情况下耕地受损面积,同时根据矸石充填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值确定充填开采情况下耕地 受损面积,进而确定利用矸石充填能保护耕地的面积,并根据矸石用量可以计算出矸石直接 充填采空区的耕地保护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0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