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培养用养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0398.9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4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济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德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A01G18/69;A01G18/3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吴嘉滨 |
地址: | 3506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培养 用养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用养菌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正表面旋转连接有盖板,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箱体内壁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有顶杆机构,两个顶杆机构的正表面均焊接有转块。本发明中,打开盖板,将装置板滑动,装置板在滑槽板中滑出,将装置板出去,将菌种取出,将装置板滑入到滑槽板中,盖上盖板,将水泵的输入端接入在消毒液中,打开水泵的开关,水泵将消毒液加入到水管中,水管将消毒液加入到连接管中,连接管将消毒液加入到橡胶管中,通过喷头喷出,静止一段时间,打开盖板将消毒液擦拭干净,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菌,不用人工喷洒消毒液,可以自动将消毒均匀的液喷洒出来匀,节约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用菌培养用养菌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食用菌一般都是野生的,或者人工养殖的,现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比较便宜的食用菌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的食用菌需要使用养菌装置进行培养菌种,现有的养菌装置在进行培养菌种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进行培养菌种,但是现有的养菌装置在进行更换新的菌种养殖的时候,人工喷洒消毒液,进行将上个菌种杀死,防止菌种污染下一个菌种,人工在进行喷洒消毒液的时候,来回喷洒,浪费时间,如果比较忙的时候,人工忙不过来,还要人工进行消毒,会导致整体进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以自动将消毒均匀的液喷洒出来匀,节约时间,而且在拿取和放置菌种的时候,可以将人保持与养菌箱的距离,防止人体上的细菌污染养菌箱。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食用菌培养用养菌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正表面旋转连接有盖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旋转连接有顶杆机构,两个所述顶杆机构的正表面均焊接有转块,所述箱体内壁的两侧均等距分布有三个滑槽板,每相对两个所述滑槽板之间均滑动连接有装置板,所述箱体下侧的正表面焊接有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侧面的中心位置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且箱体内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喷水机构。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内壁的两侧均焊接有连接块,且密封盖的两侧均插设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相背的一侧均焊接有拉块,两个所述拉块相对的一侧均焊接有复位弹簧。
其中,两个所述转块分别旋转连接在两个连接块上,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相背的一端焊接在密封盖的两侧,所述密封盖通过铰链旋转连接在箱体的正表面,所述固定孔的大小与固定杆的直径大小相同。。
其中,所述顶杆机构包括杆筒,所述杆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运动板,所述运动板的正表面焊接有力杆,所述杆筒内壁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块,所述运动板的后表面焊接有顶紧弹簧。
其中,所述杆筒的后表面旋转连接在转轴上,所述转块的后表面焊接在力杆的正表面,所述顶紧弹簧的后表面焊接在杆筒的正表面,所述杆筒的正表面开设有与力杆相匹配的杆孔。
其中,所述喷水机构包括水管,所述水管的底部套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部焊接有放置桶,所述放置桶的内部放置有橡胶管,所述放置桶的外部焊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喷头。
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外部开设有与橡胶管相匹配的出水孔,所述圆环上开设有与橡胶管相匹配的穿孔,所述橡胶管的一端插设在喷头的进水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套设在水管的进水端。
其中,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贯穿箱体的顶部,所述喷水机构的高度低于紫外线灯。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德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德亿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03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流道仿生优化设计方法
- 下一篇:数字化评估题目难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