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水锤作用产生之陶瓷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1825.5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殷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祁尔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4 | 分类号: | F16K11/074;F16K3/314;F16K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 作用 产生 陶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水锤作用产生之陶瓷阀,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底座,其中动阀片与定阀片相迭,定阀片贯穿二进水道及一出水道,动阀片面向定阀片的表面为止水面,动阀片凹陷一汇流槽,汇流槽形成一第一侧壁、一落差面及一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一端延伸于止水面,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与落差面的一侧相接,第二侧壁的一端与落差面的另一侧相接,第二侧壁的另一端向着远离定阀片的方向延伸。操作陶瓷阀关闭时,进入汇流槽的水量渐进式减小,藉此防止水锤作用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阀;特别是指一种防止水锤作用产生之陶瓷阀之创新结构型态揭示者。
背景技术
陶瓷阀是一种阀心由陶瓷材料制成的水控制阀,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底座,其中带动座、动阀片、定阀片及底座由上而下组设于阀壳内部,阀杆一端设于阀壳内部,另一端凸伸于阀壳外部,据此掣动带动座,并藉带动座驱动动阀片作动,分别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动阀片及定阀片构成前述的阀心,阀杆一端与带动座相接,另一端伸出阀壳顶端,带动座与动阀片相接,定阀片与底座相接,定阀片及底座分别贯穿二进水道及一出水道,动阀片凹陷一汇流槽,各进水道分别与供应冷水及热水的供水管路连通,藉此使冷水及热水分别通过各进水道流入汇流槽,使冷水及热水混合,并通过出水道流出。
操作阀杆可以掣动动阀片,变化汇流槽与各进水道及出水道的连通状态,其中,扳动阀杆可以控制汇流槽是否仅与出水道连通,当汇流槽仅与出水道连通,而各进水道与汇流槽不连通时,水无法进入汇流槽,也就无法通过出水道对外供水,藉此关闭陶瓷阀,当汇流槽与出水道及至少一个进水道连通时,水可以流入汇流槽,再由汇流槽通过出水道流出,藉此开启陶瓷阀;当汇流槽与出水道及至少一个进水道连通时,拨动阀杆使动阀片旋转,可以改变各进水道与汇流槽的连通路径大小,改变冷水及热水流入汇流槽的流量,藉此改变出水水温。
该结构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仍旧存在下述问题与缺弊:开启及关闭陶瓷阀时,操作控制阀杆在全开与全关之间作动,出水量大的情形下,快速地完全关闭陶瓷阀,将使得水流在供水管路内震荡,形成水锤现象,容易造成供水管路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水锤作用产生之陶瓷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水锤作用产生之陶瓷阀系包括一阀壳、一阀杆、一带动座、一动阀片、一定阀片及一底座,其中带动座、动阀片、定阀片及底座组设于阀壳的内部,且动阀片与定阀片相迭,阀杆的一端设于阀壳的内部,阀杆的另一端凸伸于阀壳外部,据使阀杆掣动带动座,并藉带动座驱动动阀片,定阀片贯穿二进水道及一出水道,动阀片于面向定阀片的表面为止水面,动阀片于止水面向着远离定阀片的方向凹陷一汇流槽,汇流槽于止水面的边缘为止水线;
汇流槽于邻向各进水道的方向形成一第一侧壁、一落差面及一第二侧壁,落差面位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且第一侧壁、落差面及第二侧壁位于止水线向着垂直于止水面并远离定阀片的方向投影的内部区域,第一侧壁的一端延伸于止水面,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与落差面的一侧相接,第二侧壁的一端指向定阀片并与落差面的另一侧相接,第二侧壁的另一端向着远离定阀片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之主要效果与优点,系能够使得陶瓷阀由开启转变为关闭时,通过进水道进入汇流槽的水量渐进式地逐渐减小,藉此防止水锤作用产生。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系通过第二侧壁呈弧面状或斜面状之另一技术,从而达到引导并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之优点与实用进步性。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系通过动阀片于汇流槽内部进一步凹陷一深凹部之又一技术特征,从而达到提高通过出水道流出的水量之优点与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系本发明实施例一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发明实施例一之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3系图2之3-3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祁尔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祁尔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1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