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1917.3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3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王琦琳;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孟阿妮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大型 脊椎 动物 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砂石筛网及藻类收纳盒,所述藻类收纳盒的底部为藻类筛网,所述藻类筛网的上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藻类收纳盒,其另一端连接摇杆,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叶轮;所述摇杆内设有齿轮组。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由于其为敞口式(无盖),上端可直接倒入采样器中的底栖动物以及其他杂质;下端在底层会收集到底栖动物,依次装于收集瓶内,故其可在对底栖动物挑拣时节约大量时间,从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生物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是河流水生生物监测及水生态健康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之一。在河流底栖采样过程中,底栖动物样品的分拣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为耗时耗力的部分。分拣质量的高低及分拣速度的快慢都对准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分拣主要是通过肉眼识别底栖动物(大小普遍在1mm左右),然后使用镊子等工具使其与样品中的其他杂物进行分离,然后保存到样品瓶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方式存在着分拣效率低、隐匿在杂质中的底栖动物难以发现,分拣时间长导致生物失活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分离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中空的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砂石筛网及藻类收纳盒,所述藻类收纳盒的底部为藻类筛网,所述藻类筛网的上方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藻类收纳盒,另一端连接摇杆,所述转轴上设有多个叶轮;所述摇杆内设有齿轮组。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摇杆包括一体成型的齿轮安装盘及杆体,所述齿轮组设于齿轮安装盘内,所述齿轮安装盘与外壳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齿轮组上设有通孔,所述杆体穿过所述通孔后与转轴连接;所述齿轮组与齿轮安装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开设有螺孔,所述齿轮安装盘上设有与所述螺孔相配合的螺栓。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外壳本体为白色的PVC材质,所述外壳本体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有0.5mm的筛网。
所述转轴与叶轮的连接为卡扣连接;且多个所述叶轮位于所述藻类收纳盒内。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砂石筛网固定安装于外壳本体的内壁上,其与外壳本体的顶部的距离为20cm。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藻类收纳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外壳本体的内壁上,其与砂石筛网的距离为10cm。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外壳本体的内壁上设有用以支撑藻类收纳盒并使所述藻类收纳盒能相对于所述外壳本体沿平行于砂石筛网平面的方向移动的轨道,从而抽出或塞入藻类收纳盒;所述轨道上包覆有密封橡胶。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齿轮组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摇杆、叶轮及转轴的材质为PVC。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外壳本体内的最低水位线位于所述藻类收纳盒之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分离装置可快速对藻类、砂石及底栖动物进行快速的分层。由于其为敞口式(无盖),上端可直接倒入采样器中的底栖动物以及其他杂质,可将砂石隔离在砂石筛网上,通过叶轮对水体进行的搅拌可使藻类停留在藻类筛网上;最终,下端在底层会收集到底栖动物,依次装于收集瓶内,故其可在对底栖动物挑拣时节约大量时间,充分保证底栖动物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数据具有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1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