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城市内涝积水过程的可视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2493.2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尹天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G08B21/10;H04N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韦志刚 |
地址: | 31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城市 内涝 积水 过程 可视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城市内涝积水过程的可视化方法,包括水量监测模块、信息显示模块和灾情处理模块,包括以下步骤:S1、所述水量监测模块包括水位检测单元、GPS定位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和图像传输单元,所述水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信息显示模块,所述水量监测模块用于对积水量的水位高度进行检测;S2、所述信息显示模块包括信息接收单元、成像处理单元和灾情警报单元,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灾情处理模块,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将积水情况成像展示。本发明流程简单扼要,实时对积水点进行图像显示和鸣声警报,使受灾情况更加直观,抢险救灾更加及时,保证了市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了抢险工作效率,适合进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内涝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城市内涝积水过程的可视化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城市内涝在中国比较普遍,从发生的区域来看,以前主要发生在一些沿海地势比较低的地区,内陆城市也经常发生。过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小,可选择的区域比较大,一般都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区建设,而,现在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可选择的余地少,因此城市内涝的问题就显而易见,由于城市中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导致出现汇水的现象形成积水;而且热岛效应的出现,导致暴雨出现的几率增加,降水集中,因此形成内涝。
我国少数大中城市已经开始规划或正在开展城市暴雨内涝方面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系统建设,目的是对城区主要街道和重点地区的暴雨洪涝信息进行预报预警,为城市防洪排涝调度和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以降低内涝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但是现有检测系统大都是通过数据显示,数据显示方式不直观,不能立即对受灾点进行判断,需要进行计算转换,受灾情况不能立即直观显示,使得抢险救灾不能及时进行,使市民的财产和生命受到威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面向城市内涝积水过程的可视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面向城市内涝积水过程的可视化方法。
一种面向城市内涝积水过程的可视化方法,包括水量监测模块、信息显示模块和灾情处理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S1、所述水量监测模块包括水位检测单元、GPS定位单元、视频监控单元和图像传输单元,所述水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信息显示模块,所述水量监测模块用于对积水量的水位高度进行检测;
S2、所述信息显示模块包括信息接收单元、成像处理单元和灾情警报单元,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灾情处理模块,所述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将积水情况成像展示;
S3、所述灾情处理模块包括信息分析单元和处理反馈单元,所述灾情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积水成像信息,按照积水程度调遣人力救灾抢险。
进一步的,所述视频监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图像传输单元,所述水位检测单元包括水位检测器和电子水尺用于实时检测水位情况,所述GPS定位单元用于将积水点通过水位检测器定位,所述视频监控单元用于实时监控积水量并将积水量传输到图像传输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接收单元对接收的图像进行统一规则转换,形成系统内统一规则,信息接收单元用于将接收的图像通过输出端传输给灾情警报单元,所述成像处理单元包括显示屏器件和扬声器器件,所述成像处理单元用于将积水点通过颜色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灾情警报单元包括鸣声警报和图像标红警报,所述灾情警报单元用于将标红的积水点通过扬声器进行循环定时鸣声提醒。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分析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处理反馈单元,所述信息分析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灾情警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出灾情程度大的地点,并优先下达调遣任务,对积水点进行疏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2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