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物联网环境下的伪随机数发生方法、发生器和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2679.8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1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胡康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7/58 | 分类号: | G06F7/5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盛明星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联网 环境 随机数 发生 方法 发生器 传感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伪随机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物联网环境下的伪随机数发生方法、发生器和传感器。一种适用物联网环境下的伪随机数发生方法,应用于伪随机数发生器,包括:向物联网系统内部的传感器发送请求消息;接收传感器发送的响应消息;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参数生成伪随机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利用传感器的参数来生成伪随机数,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预定的公式来生成随机数相比,避免了公式被破解的危险,提高了伪随机数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并且传感器的参数值作为伪随机数的初始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初始值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伪随机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物联网环境下的伪随机数发生方法、发生器和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机数就是出现概率服从均匀分布的数字。在密码学和信息安全领域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作为密钥、可以作为初始向量、可以作为点倍数等等。随机数的获取比较困难,一般是白噪声噪声源转化为数字才行,因此目前市场上系统中大多数使用的是伪随机数。伪随机数的定义:随机数是能够通过所有正确的随机性检验,而伪随机数可以通过绝大多数正确的随机性检验。随机数是不可重现的,即时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进行相同的操作,也不能以确定的概率得到相同的输出序列。而伪随机数是可以重现的,给定相同的初始条件,进行相同的操作可以得到相同的输出序列。真随机数和伪随机数有不同的应用背景,也存在相互联系。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要产生足够数量的真随机数是比较困难的,或者是在适当的时候需要重现随机数,典型的应用场景,如对称密码系统中解密时需要用加密过程中使用的随机数。在该场景下通常使用伪随机数。要保证伪随机数有较好的随机性,常常以真随机数作为其初始条件之一;或者作为一个输入,即将真随机数作为伪随机数发生器的种子。
目前伪随机数发生器常用的技术有平方取中法和线性同余法;平方取中法是由冯.诺伊曼提出的。实现方法包括:首先取一个非零的2m位的数,用该数的中间的m位数码作为所生成的伪随机数的第一个元素;然后将该数做平方运算,得到一个新的2m位的数,取其中间m位作为伪随机数的第二个元素,重复进行操作直到得到2m位的数;该2m位的数就是该算法所生成的伪随机数序列。
线性同余法,由于上述的平方取中算法复杂度的太高,在实际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使用得更多的一种方法是线性同余法。该算法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运算:
r_(n+1)=(ar_n+c)mod m,n≥0
其中,m为模数;m0;
a为乘数;0≤am;
c为增量;0≤cm;
r_0为初始值,也就是种子;0≤r_0m;
上述两种算法的算法公式过于简略,黑客容易通过验算的方法破解获得公式从而获得伪随机数;安全性比较低。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物联网环境下的伪随机数发生方法,以提高伪随机数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适用物联网环境下的伪随机数发生方法,应用于伪随机数发生器,包括:
向物联网系统内部的传感器发送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传感器发送的响应消息;
根据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参数生成伪随机数。
进一步地,当所述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时,
向物联网系统内部的传感器发送请求消息,包括:向每一个传感器分别发送请求消息;
接收传感器发送的响应消息,包括:接收每一个传感器发送的响应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未经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26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据关联方法、装置和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