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22762.5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健;李淳;卞世伟;司晓庆;亓钧雷;冯吉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0/02 | 分类号: | B23K20/02;B23K20/24;B23K20/14;B23K20/233;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纳米 化装 进行 低温 扩散 连接 方法 | ||
1.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纳米化装置包括振动台(3)、样品存储罐、固定装置与撞击球(4);
所述的振动台(3)产生的振动垂直于振动台表面;
所述的样品存储罐由上盖(6)及下盖(7)组成,上盖(6)沿中心轴线的纵截面为凸形,下盖(7)沿中心轴线的纵截面为凹形,上盖(6)沿中心轴线向内加工有第一内凹圆槽,下盖(7)沿中心轴线向内加工有第二内凹圆槽,上盖(6)与下盖(7)凹凸配合并螺纹连接,且第一内凹圆槽与第二内凹圆槽相连通形成圆柱形空腔(10);所述的撞击球(4)位于圆柱形空腔(10)内部;
所述的撞击球(4)的直径大于待加工件(1)的厚度,小于圆柱形空腔(10)高度的1/2,且小于圆柱形空腔(10)底面半径;所述的撞击球(4)的材质与待加工件(1)的材质相同;
所述的固定装置由一个固定杆(8)与两个固定螺栓(9)组成;
样品存储罐位于振动台(3)上表面,样品存储罐顶部沿中心径向设置固定杆(8),且固定杆(8)两端分别设置通孔,两个固定螺栓(9)分别穿过固定杆(8)两端通孔与振动台(3)上表面螺纹孔(5)相配合;
该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钛与锆的表面纳米化:
①、将待加工件(1)的待连接面的背面粘贴于上盖(6)的第一内凹圆槽底部;
所述的待加工件(1)为去除氧化膜的钛或去除氧化膜的锆;
②、将多个撞击球(4)置于下盖(7)的第二内凹圆槽内,且多个撞击球(4)铺满第二内凹圆槽底部,然后将上盖(6)与下盖(7)凹凸配合并螺纹连接,得到装有试样与撞击球的样品存储罐;
③、将装有试样与撞击球的样品存储罐置于振动台(3)上,沿样品存储罐顶部中心径向放置固定杆(8),将两个固定螺栓(9)分别穿过固定杆(8)两端通孔并与振动台(3)上表面螺纹孔(5)连接,通过固定杆(8)的压力将样品存储罐固定在振动台(3)上;
④、开启振动台(3),在振动频率为20Hz~80Hz及输出功率为2kW~3kW的条件下,撞击球(4)撞击待加工件(1)的待连接面30min~120min;
⑤、从振动台(3)上取下装有试样与撞击球的样品存储罐,将粘贴有待加工件(1)的上盖(6)浸泡于丙酮溶液中20min~30min,即得到表面纳米化的钛母材或表面纳米化的锆母材;
二、真空扩散焊:
清洗表面纳米化的钛母材及表面纳米化的锆母材,将清洗后的钛母材及清洗后的锆母材待连接面相对并叠放,得到待焊件,在待焊件上下分别设置石墨垫板,并放置于真空扩散焊炉中,抽真空至真空度小于5×10-2Pa,在加热速率为10℃/min~15℃/min的条件下,将温度升温至600℃~700℃,然后在温度为600℃~700℃及压力为3MPa~9MPa的条件下,扩散焊接20min~30min,再以降温速率为5℃/min~15℃/min的条件下,降温至200℃或200℃以下,最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去除石墨垫板并清洗,即完成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6)与下盖(7)的横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空腔(10)直径为160mm~200mm,高度为180mm~2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杆(8)的材质为45号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①中所述的去除氧化膜的钛或去除氧化膜的锆是按以下步骤制备的:将钛或锆的两个待连接面用砂纸进行打磨,除去表面氧化膜,得到去除氧化膜的钛或去除氧化膜的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化装置进行钛与锆低温扩散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①中利用双面胶或502胶将待加工件(1)的待连接面的背面粘贴于上盖(6)的第一内凹圆槽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27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热服
- 下一篇:一种用于混凝土拖泵泵管过河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