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3104.8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武怿达;黄学杰;詹元杰;马晓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童海霓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钠离子 梯度 掺杂 尖晶石 结构 正极 活性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化学式为Li1+xNayNi0.5-zMn1.5-rOu的含锂化合物颗粒,其中-0.2≤x≤0.2,-0.2≤y≤0.2,-0.2≤z≤0.2,-0.2≤r≤0.2,3.8≤u≤4.2,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掺杂有钠离子,且钠离子的浓度由表面向内部逐渐递减,所述钠离子的掺杂前驱体为含有-COONa的有机钠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的粒径为0.1~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钠盐与含锂化合物颗粒的质量比为1:20~2000。
4.一种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适量的有机钠盐溶于去离子水配成溶液;
(2)将适量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与所述溶液均匀混合形成浆料;
(3)将所述浆料进行干燥得到待烧结的粉末;
(4)将粉末于400~1000℃下烧结0.5~10小时,制得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钠盐包括羟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以及其他含有-COONa化学键的有机钠盐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以0.5~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1000℃;
(4.2)保持温度400~1000℃烧结0.5~10小时;
(4.3)烧结完后,以0.5~10℃/min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化学式为Li1+xNayNi0.5-zMn1.5-rOu的含锂化合物颗粒,其中-0.2≤x≤0.2,-0.2≤y≤0.2,-0.2≤z≤0.2,-0.2≤r≤0.2,3.8≤u≤4.2,所述含锂化合物颗粒掺杂有钠离子,且钠离子的浓度由表面向内部逐渐递减。
8.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其包括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上负载有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
9.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其包括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上负载有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钠离子梯度掺杂的尖晶石结构正极活性材料。
10.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隔膜、电解液、负极和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31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