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3246.4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魏金贝;高文正;曾礼昌;李国孟;李熠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7F7/08;C07B59/00;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包含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所述化合物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的材料;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在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层,所述有机层含有所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能够提高化合物的LUMO轨道能级,降低电子的直接注入,利于反向系间窜跃,利于提高发光效率,将化合物中的部分或全部氢原子重氢化,能大幅度提高分子结构稳定性,降低分子的振动耦合强度,进而降低分子非辐射跃迁的能量损耗,提升器件的寿命;其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能够进一步降低器件的效率滚降,并延长器件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基于显示与照明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具有可折叠、自发光、高对比度、低功耗等诸多优点而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OLEDs的器件结构,往往由注入层、传输层、发光层等功能层构成,其中用作发光的染料直接决定了器件的色纯度。
目前商业化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一般都采用蓝色荧光搭配红、绿色磷光材料使用。但是荧光材料效率低、功耗相对于磷光材料较高,而磷光材料由于含有重金属(如铱、铂等)价格昂贵,不利于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近来,日本关西大学等研究者报道了一种基于TADF(Thermally ActivatedDelayed Fluorescence,热活化延迟荧光)的B-N共振型有机材料DABNA-1(Adv.Mater.2016,28,2777–2781J.Mater.Chem.C,2019,7,3082-3089)。该类化合物具有光谱窄、色纯度高等优点。但是其效率和寿命等方面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显示材料日益提升的要求。业界亟需开发新的发光材料体系以满足商业化需求,因此,更多种类、更高性能的发光材料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
式(I)中,R1、R2和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12链状烷基、C3~C12环烷基、C1~C10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一种;
式(I)中,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
式(I)中,Ar1与环1和/或Ra连接成环或不连接成环;
式(I)中,Ar2与环2和/或Rb连接成环或不连接成环;
式(I)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表示单取代基到最大允许取代基,并且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12链状烷基、C3~C12环烷基、C1~C10烷氧基、卤素、氰基、硝基、羟基、硅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杂芳基中的一种;
式(I)中,R1、R2、R3、Ar1、Ar2、Ra和Rb中至少有一项选自(Hy)基团,所述(Hy)基团为式(a)和式(b)的稠和产物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3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