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钢墙体节能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3301.X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1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苏安能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2D27/00 |
代理公司: | 11643 北京润川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奎锋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层 调节装置 压紧机构 导梁 保温性能 节能支架 轻钢墙体 从动齿轮 对称分布 环形挡板 基础连接 驱动装置 支撑螺母 螺纹筒 限位件 装置槽 墙体 丝杠 住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钢墙体节能支架,包括保温层、基础、底导梁和压紧机构,所述保温层位于基础的顶部,所述底导梁位于保温层的顶部,所述底导梁、保温层和基础通过压紧机构固定,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装置对称分布在基础的两侧,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纹筒、丝杠、从动齿轮、支撑螺母、环形挡板和限位件,所述基础的中部设有装置槽,此轻钢墙体节能支架,可将保温层固定在基础与底导梁之间,提高了墙体与基础连接的保温性能,并可通过压紧机构调节保温层的厚度,可根据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对不同厚度的保温层进行固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热能的损耗,提高了住宅的保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体节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钢墙体节能支架。
背景技术
现在建筑行业也在积极推进保温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在国内,从北方到南方,节能保温与隔热技术已经被各个建筑设计和施工部门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环保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
目前,国外的轻钢建筑已经成功引进到国内,因为轻钢结构质量轻,施工速度快,在国内建筑市场上发展很快,在装配式住宅建设这一块,市场占有率很高。施工效率和保温性能都要好于其他传统建筑。
轻钢住宅的节能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墙面和屋面的保温技术和措施,由于大家都关注墙面保温和防潮层性能的研发,却忽视了墙与基础连接部位的节能研发,现在这个部位的节能问题已经日益突出;目前,对于低层住宅,该处的热能损耗大约占总能耗的0.5-3%;这个部位的节能做法对于节约能源,提高住宅保温性能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轻钢墙体节能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钢墙体节能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钢墙体节能支架,包括保温层、基础、底导梁和压紧机构,所述保温层位于基础的顶部,所述底导梁位于保温层的顶部,所述底导梁、保温层和基础通过压紧机构固定,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设有两个,且两个调节装置对称分布在基础的两侧,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螺纹筒、丝杠、从动齿轮、支撑螺母、环形挡板和限位件,所述基础的中部设有装置槽,所述螺纹筒贯穿基础的顶部,且螺纹筒的底端延伸至装置槽内,所述螺纹筒通过轴承与基础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贯穿螺纹筒、保温层和底导梁,且分别与保温层和底导梁滑动连接,所述丝杠与螺纹筒螺纹连接,所述环形挡板滑动套接丝杠的外侧,且与底导梁的底部贴合,所述支撑螺母与丝杠螺纹连接,且支撑螺母的顶部与环形挡板固定,所述限位件卡接在丝杠的顶端,且限位件的底部与底导梁贴合,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在螺纹筒底端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从动齿轮连接,且驱动装置固定在基础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盖、缓冲件、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限位轴,所述丝杠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一限位板,且两个第一限位板之间设有缺口,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底部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的面积相等,所述限位轴底端的外侧分别与两个第二限位板固定,所述限位轴的顶端与限位盖的内壁固定,所述丝杆的顶部与缓冲件贴合,所述缓冲件的顶部与限位盖的内壁固定,所述限位盖的底部与底导梁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均为扇形结构,且扇形的夹角为90度。
优选的,所述缓冲件包括环形缓冲板和缓冲弹簧,所述丝杠的顶端与环形缓冲板贴合,所述环形缓冲板的顶部通过缓冲弹簧与限位盖的内壁固定。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设有多个,且多个缓冲弹簧等角度分布在环形缓冲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安能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苏安能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33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