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悬吊部件用连接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25015.7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6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阖合轨道交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3/04 | 分类号: | F16F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黄珍丽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悬吊 部件 连接 减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悬吊部件用连接减震装置,包括有第一纵向减震组件、第二纵向减震组件、活动固定块和横向减震组件,第一纵向减震组件位于活动固定块的顶部,并且第一纵向减震与活动固定块连接,第二纵向减震组件位于活动固定块的顶部,并且第二纵向减震组件与活动固定块连接,横向减震组件分别位于活动固定块的两侧,并且横向减震组件的工作端贯穿活动固定块,该技术方案可以解决轨道车辆的悬吊物横向减震的问题,可以解决轨道车辆的悬吊物横向减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悬吊部件用连接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为了实现高速运行的目的,采用了动力分散式牵引方式,将牵引变流器、牵引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安装在车体底架的横梁或边梁上,此外,列车的制动单元、污物箱、空调装置等设备也安装在车体底架上,在高速动车组设计中将这些设备统称为车下悬吊部件。
车体轻量化的设计造成了车体刚度的降低,引起了弹性振动的加剧,为此,车下悬吊部件通过吊挂设备弹性地连接到车体底架,将车下悬吊部件考虑成动力吸振器,通过改变悬挂参数和悬挂位置等措施实现车体减振的目的。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车体的弹性振动,但是,也加剧了车下悬吊部件本身的振动,不仅会对电气设备、制动单元等设备的使用可靠性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对弹性悬吊装置的结构可靠性带来影响。
高速列车中的车下悬吊部件中包含有很多有源旋转设备,包括有冷却风机、换气装置、空调系统等,这些有源旋转设备在工作状态时会产生纵向的不均衡振动分量,加剧车下悬吊部件的纵向振动;此外,高速列车频繁的牵引制动工况造成了车下悬吊部件的纵向冲击振动频繁,进一步会恶化了车下悬吊部件的纵向振动,会对车下悬吊部件的悬吊装置产生结构性的疲劳损坏,悬吊元件出现开裂甚至断裂的现象,影响了车下悬吊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对车辆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
中国专利CN201610529193.9 公开了车下悬吊部件之间的纵向联接减振装,包括有两个呈“几”字形的纵向联接减振元件,纵向联接减振元件的两端和中部均设有通孔;两个纵向联接减振元件的中部和两侧设有纵向减振元件,纵向减振元件的内部设有通孔,并通过螺母紧固。解决了车下悬吊部件纵向振动恶化的问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车下悬吊部件悬吊方式下,通过采用车下悬吊部件纵向联接减振装置就实现了对车下悬吊部件的纵向减振作用;此外,车下悬吊部件纵向联接减振装置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减振元件更换时不需要专门的工作台位,也不需要拆卸车下悬吊部件,操作简单快捷。
但是本专利仅仅能解决纵向方向的减震问题,但是无法解决横向减震的为题,所以需要一种轨道车辆悬吊部件用连接减震装置,不光能解决纵向减震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横向减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悬吊部件用连接减震装置,该技术方案可以解决轨道车辆的悬吊物横向减震的问题,可以解决轨道车辆的悬吊物横向减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悬吊部件用连接减震装置,包括有第一纵向减震组件、第二纵向减震组件、活动固定块和横向减震组件;
第一纵向减震组件位于活动固定块的顶部,并且第一纵向减震与活动固定块连接,第二纵向减震组件位于活动固定块的顶部,并且第二纵向减震组件与活动固定块连接,横向减震组件分别位于活动固定块的两侧,并且横向减震组件的工作端贯穿活动固定块。
优选的第一纵向减震组件包括有第一几字形固定件和第一纵向弹性件,第一纵向弹性件的工作端贯穿第一几字形固定件,并且第一纵向弹性件与活动固定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阖合轨道交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曙光阖合轨道交通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5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