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制备化妆品基础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25051.3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0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孙静;陶俊;孟家松;姜宇;陈恬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92 | 分类号: | A61K8/92;A61Q17/04;A61Q19/08;A61Q17/00;C11B9/02;C11B1/06;C11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牡丹花 精油 制备 化妆品 基础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制备化妆品基础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牡丹花精油的提取:牡丹鲜花瓣经过研磨后,过网筛,石油醚提取,得到牡丹花浸膏,加入无水乙醇溶解浸膏,快速降温使蜡质析出,离心取上清液,冷藏过夜,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到纯净的牡丹花精油;(2)牡丹籽油的提取:首先通过低温冷榨得到牡丹籽油毛油,然后过滤、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得到牡丹籽油;(3)取上述牡丹花精油和牡丹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得所述化妆品基础油。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能够综合牡丹花精油和牡丹籽油的优势,并且两者结合使用,协同增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制备化妆品基础油的方法,属于化妆品基础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牡丹花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自宋代起,牡丹花就被用来制作糕点、茶和各种菜肴。此外,牡丹花具有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和痛经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牡丹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2013年,菏泽‘凤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食品新原料。‘凤丹’鲜花瓣作为其生产体系中的副产物一直得不到有效利用。牡丹花精油取自牡丹花瓣,是一种澄清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每提取1kg的牡丹花精油,就需要消耗6000kg的牡丹花瓣,因其高昂的成本,牡丹花精油也被称为“液体黄金”。牡丹花精油香气种类丰富,天然安全,具有多种抗氧化成分,是一种新兴的本土植物精油。牡丹花精油在中国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牡丹花精油的研究还很少,主要集中在牡丹花精油的提取方法、成分和抗氧化性等方面。另一方面,牡丹籽油作为一种新兴的木本植物用油,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油料资源。牡丹籽油中还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其中亚麻酸具有降胆固醇、降血脂、增强免疫力、抗过敏、抗衰老、促进脂肪代谢和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目前,化妆品基础油存在诸多问题,如生产成本高昂、气味体验感较差、吸收效率低、抗氧化能力弱、抑菌能力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制备化妆品基础油的方法,其不但成本低,而且所得基础油性能优异。
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牡丹花精油和籽油制备化妆品基础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牡丹花精油的提取:牡丹鲜花瓣经过研磨后,过网筛,石油醚提取,得到牡丹花浸膏,加入无水乙醇溶解浸膏,快速降温使蜡质析出,离心取上清液,冷藏过夜,过滤,将滤液蒸发,即得到纯净的牡丹花精油;
(2)牡丹籽油的提取:首先将牡丹花籽通过低温冷榨得到牡丹籽油毛油,然后过滤、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得到牡丹籽油;
(3)取上述牡丹花精油和牡丹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得所述化妆品基础油。
作为优选:
步骤(1)中,所述石油醚提取,加入的石油醚与牡丹鲜花液料比为8-12mL/g,温度为30~60℃进行提取,时间1-5h;所述无水乙醇的加入量为浸膏体积的8-12倍;所述快速降温,是快速置于温度为0摄氏度的环境中。
步骤(2)中,所述低温冷榨的方法为:先将牡丹花籽粉末在-15—-5℃冷冻,然后干燥至水分含量不超过15%,再将干燥过的粉末趁热压榨,最后在温度为50-60℃条件下,高速离心分离。
步骤(2)中,所述脱胶方法如下:
取过滤后的牡丹籽油毛油,加热,再加入超纯水,搅拌,胶体絮凝后,静置使磷脂和油分离,离心取上清油。
进一步优选,所述加热温度为70-80℃,超纯水的加入量为牡丹籽油质量的3-5%。
步骤(2)中,所述脱酸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5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