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5067.4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6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少鹏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张洪艳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晶状体 抛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属于眼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管、内管、滑动杆和抛光头,内管与外管上端连接并折弯,内管上端开有一对固定槽,下端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上端固定抛光头,滑动杆在外管内滑动带动抛光头在内管内滑动7‑11mm;抛光头由一根钢丝折叠构成,通过内管固定,内管的直径能够容纳钢丝就可以,内管直径越小手术穿刺口越小。抛光时,环状抛光部伸出固定槽散开,抛光面积大,操作方便。钢丝折叠形成的环状抛光部软度适宜,抛光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属于眼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视网膜成像,使人看不清东西。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
对于白内障患者进行晶状体摘除,更换人工晶状体的手术中,需要先将原有病变浑浊的晶状体乳化并吸除,再吸除皮质,注入粘弹剂,再将人工晶状体注入,吸除粘弹剂,最后再密闭手术切口。上述手术过程中,晶状体囊袋内乳化后的病变晶状体及皮质吸除后,在晶状体赤道部前囊内壁仍然会残留部分晶状体上皮组织,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清除,植入人工晶状后,手术后期的恢复阶段,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组织会沿着前囊内壁继续向后囊生长蔓延,最终影响晶状体的后囊透光性,造成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为防止这种后发障的发生,需要对晶状体赤道部前囊内壁及赤道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组织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抛光处理器具的抛光头较大且均为硬质结构,手术过程中开口较大且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前囊的二次损伤,影响手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手术穿刺口小,操作安全、方便。
本发明所述人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包括外管、内管、滑动杆和抛光头,内管与外管上端连接并折弯,内管上端开有一对固定槽,下端设置有滑动杆;滑动杆上端固定抛光头,滑动杆在外管内滑动带动抛光头在内管内滑动7-11mm;抛光头由一根钢丝折叠构成,下部固定在滑动杆上,上部伸出固定槽形成环状抛光部。
抛光头由一根钢丝折叠构成,通过内管固定,内管的直径能够容纳钢丝就可以,内管直径越小手术穿刺口越小。抛光时,环状抛光部伸出固定槽散开,抛光面积大,操作方便。钢丝折叠形成的环状抛光部软度适宜,抛光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损伤。
优选地,外管侧面开有滑动槽,滑动杆外侧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在滑动槽内滑动7-11mm。
滑动块在滑动槽内滑动7-11mm,带动抛光头滑动0.7-1.1cm。抛光头拉入内管时,上部伸出固定槽0.1-0.4mm,便于手术刺入。
优选地,所述钢丝镀有400目的金刚砂,直径0.05-0.15mm,可以为0.05mm,也可以为0.15mm。
满足晶状体上皮细胞抛光需求。
优选地,内管直径为0.1-0.9mm,可以为0.1mm,也可以为0.9mm。
手术穿刺口0.1-0.9mm,穿刺口小。
优选地,内管上部折弯150-170度。
便于手术操作。
优选地,滑动杆内部中空,抛光头下部贯穿滑动杆,通过内螺丝固定。
优选地,滑动块通过螺丝固定在滑动杆外侧。
优选地,外管上设置有凹槽。
防滑,便于手持外管。
优选地,滑动块上设置有波纹。
防滑,便于推拉滑动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少鹏,未经王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5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钣金弯折打磨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胃肠胀气按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