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防杂质落入的森林水文用降水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25491.9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7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邓继峰;祁庆钦;张丽杰;王钦美;崔建国;王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质 落入 森林 水文 降水 收集 装置 | ||
1.一种可防杂质落入的森林水文用降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储水箱(1)、降水收集机构(2)、限位机构(3)、过滤板(4)和杂质收集机构(5),储水箱(1)的上侧设有降水收集机构(2),降水收集机构(2)中的进水管(2-1)的下端插设在储水箱(1)的上侧壁上,进水管(2-1)上端四角的凹槽(2-1-1)内均设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中的限位管(3-1)分别穿过凹槽(2-1-1)一侧的侧壁后,插设在降水收集机构(2)中的踏板(2-2)左右两侧壁的前后两侧内,进水管(2-1)内部的上侧设有过滤板(4),该过滤板(4)的左侧固定在进水管(2-1)左侧的内侧壁上,过滤板(4)的右侧壁向下倾斜后,固定在进水管(2-1)右侧的内侧壁上,过滤板(4)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进水管(2-1)前后两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进水管(2-1)右侧的下方设有杂质收集机构(5),杂质收集机构(5)中的收集箱(5-1)固定在储水箱(1)的右侧壁上,储水箱(1)左侧壁的下侧上插设有软管(6);
上述的降水收集机构(2)还包含支撑板(2-3),支撑板(2-3)分别固定在进水管(2-1)左右两侧的内侧壁上,支撑板(2-3)的上表面与踏板(2-2)左右两侧的下表面接触设置,踏板(2-2)设置于进水管(2-1)内部的上侧,且该踏板(2-2)的上表面与进水管(2-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进水管(2-1)呈漏斗状设置,踏板(2-2)上等距设有数个透水孔(2-4),该透水孔(2-4)的内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设置,踏板(2-2)下表面的四角上均固定有弹簧(7),该弹簧(7)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8)上,该固定板(8)固定在进水管(2-1)的内侧壁上,限位机构(3)松开踏板(2-2)后,弹簧(7)将踏板(2-2)向上弹起;
上述的限位机构(3)还包含螺杆(3-2)、一号伞齿轮(3-3)、二号伞齿轮(3-4)和转动杆(3-5),限位管(3-1)上侧的外环壁上固定有滑条(3-1-1),该滑条(3-1-1)滑动设置在凹槽(2-1-1)一侧的侧壁内,螺杆(3-2)插设在限位管(3-1)内,且通过螺纹旋接,螺杆(3-2)远离踏板(2-2)的一端穿过一号伞齿轮(3-3)后,通过轴承与凹槽(2-1-1)一侧的侧壁旋接,一号伞齿轮(3-3)与螺杆(3-2)固定连接,一号伞齿轮(3-3)的右上侧啮合有二号伞齿轮(3-4),二号伞齿轮(3-4)的中心内插设有转动杆(3-5),且固定连接,转动杆(3-5)的上端穿过凹槽(2-1-1)上侧壁的轴承后,与进水管(2-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转动杆(3-5)的顶面上设有一字槽(3-6);
上述的杂质收集机构(5)还包含导流管(5-2)、出水管(5-3)和过滤网(5-4),导流管(5-2)的上端固定在进水管(2-1)右侧的外侧壁上,进水管(2-1)的右侧壁上设有通孔(5-5),该通孔(5-5)设置于导流管(5-2)的上侧,通孔(5-5)下侧的内侧壁与过滤板(4)的上表面呈同一平面设置,导流管(5-2)的下端穿过收集箱(5-1)的上侧壁后,露设在收集箱(5-1)内,收集箱(5-1)内部的下侧设有过滤网(5-4),该过滤网(5-4)的周壁与收集箱(5-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过滤网(5-4)左侧的下方设有出水管(5-3),该出水管(5-3)的右端与收集箱(5-1)左侧的内侧壁呈同一垂直面设置,出水管(5-3)的左端依次穿过收集箱(5-1)的左侧壁、储水箱(1)的右侧壁后,露设在储水箱(1)的内部,收集箱(5-1)内部的下侧设有导向板(9),该导向板(9)的左端设置于出水管(5-3)右端的下侧,且导向板(9)的左端固定在收集箱(5-1)下侧的内侧壁上,导向板(9)的右端向上倾斜后,固定在收集箱(5-1)右侧的内侧壁上,导向板(9)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收集箱(5-1)前后两侧的内侧壁上,杂质从过滤网(5-4)过滤后,流至导向板(9)上,经由导向板(9)流至出水管(5-3)内,收集箱(5-1)右侧的内侧壁上等距固定有数个加热棒(10),该加热棒(10)与外部电源连接,收集箱(5-1)的上侧壁上插设有吸尘管(11),该吸尘管(11)的下端与过滤网(5-4)接触设置,吸尘管(11)的上端固定在进水管(2-1)右侧的外侧壁上,吸尘管(11)的上端与进水管(2-1)的上端呈同一水平面设置,且通过密封塞密封,通过加热棒(10)对滞留在过滤网(5-4)上的杂质进行烘干,过滤网(5-4)的下表面上接触有凸轮(12),该凸轮(12)的中心内插设有转杆(13),该转杆(13)的左端通过轴承与收集箱(5-1)左壁旋接,转杆(13)的右端穿过防水罩(14)的左侧壁后,与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15)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固定在收集箱(5-1)右侧的内侧壁上,防水罩(14)的右侧罩过电机(15)后,固定在收集箱(5-1)右侧的内侧壁上,当过滤网(5-4)上粘设有杂质时,通过凸轮(12)带动过滤网(5-4)晃动,电机(15)与蓄电池(16)连接,蓄电池(16)固定在进水管(2-1)右侧壁上的放置箱(17)内,放置箱(17)的上表面与进水管(2-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蓄电池(16)对电机(15)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杂质落入的森林水文用降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本装置埋入森林的地面内,踏板(2-2)与地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当降水滴至踏板(2-2)上时,则依次透过透水孔(2-4)、过滤板(4)后,滴至储水箱(1)内,最后经由软管(6)流至河流内,当踏板(2-2)上有较大的杂质时,则滞留在踏板(2-2)的上侧,而较小的杂质则透过透水孔(2-4)后,掉至过滤板(4)上,由于过滤板(4)倾斜设置,掉至过滤板(4)上的杂质则经由通孔(5-5)后,掉至导流管(5-2)内,最后掉至收集箱(5-1)内,杂质中含有的水分则透过过滤网(5-4)后,流至收集箱(5-1)内,再经由出水管(5-3)流至储水箱(1)内,当踏板(2-2)上的杂质较多被堵塞时,则通过一字起依次带动四个转动杆(3-5)转动,转动杆(3-5)带动二号伞齿轮(3-4)转动,二号伞齿轮(3-4)带动一号伞齿轮(3-3)转动,一号伞齿轮(3-3)则带动螺杆(3-2)转动,螺杆(3-2)带动限位管(3-1)移动,直至限位管(3-1)与踏板(2-2)分离,当四个限位管(3-1)均与踏板(2-2)分离后,踏板(2-2)则被弹簧(7)弹起,取下踏板(2-2)后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再将踏板(2-2)放置到支撑板(2-3)上,再反向转动转动杆(3-5),转动杆(3-5)带动二号伞齿轮(3-4)反向转动,二号伞齿轮(3-4)则带动螺杆(3-2)反向转动,螺杆(3-2)则带动限位管(3-1)向踏板(2-2)的一侧移动,直至插至踏板(2-2)的侧壁内,从而对踏板(2-2)进行限位,继续对降水进行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54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智能软体蓄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滤池的预制装配式V型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