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6547.2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1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瑜评;刘家俊;林承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4;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郭迎侠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该散热风扇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围设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侧板,顶板、底板及侧板围成壳体的内腔,内腔中设置有叶轮,顶板和底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全部或部分由吸音板构成;吸音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消音腔,第一板体靠近内腔,且第一板体上设有若干与消音腔连通的通孔。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风扇通过吸音板上由通孔和消音腔构成的吸音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噪声,能够显著降低散热风扇的噪声,并且无需遮挡散热风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解决噪声与流量无法平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发热的问题,通常通过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但散热风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噪声,为使散热风扇的噪声能够符合标准,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控制散热风扇的进风口大小、降低风扇转速、对叶片形状进行优化设计等方式来降低噪声。
但控制散热风扇的进风口大小的方式,设计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测试才能优化风扇噪声,在研发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及时间。而且遮挡进风口会影响风扇的流量计散热性能。降低风扇转速的方式会显著降低空气的流量,存在影响系统效能的风险。对叶片形状进行优化设计的方式必须通过反复的试产验证,开发时间较长,且研发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噪声较低、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散热风扇及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风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以及围设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侧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围成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叶轮,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个的全部或部分由吸音板构成;
所述吸音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消音腔,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内腔,且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消音腔连通的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隔板,以将所述间隙分隔成若干均与不同的所述通孔连通的所述消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呈条带状,所述通孔沿所述消音腔的长度方向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叶轮中部的位置处设有进风口,所述侧板上形成有出风口,至少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部分由所述吸音板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轮的周缘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蜗状导风通道,所述蜗状导风通道的扩口端正对所述出风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风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风扇,通过吸音板上由通孔和消音腔构成的吸音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噪声,能够显著降低散热风扇的噪声,并且无需遮挡散热风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解决噪声与风的流量无法平衡的问题,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设备同样具有噪声较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音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音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风扇与未设置吸音板的散热风扇的噪声检测结果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风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6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源异色瓢虫趋避剂
- 下一篇:一种全水冷环形送粉高速激光熔覆加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