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病原微生物杀灭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7302.1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9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5/76 | 分类号: | A61K35/76;A61K35/74;A61P35/00;A61P31/1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病原微生物 杀灭 癌细胞 艾滋病 病毒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原微生物在制药领域中的用途,尤其涉及植物类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以及根癌农杆菌这些已知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杀灭癌细胞和艾滋病病毒的用途。这里所谓特效药,是指植物类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以及根癌农杆菌,它们都具有象青霉素杀灭细菌一样杀灭感染人和哺乳动物的病毒的作用,而且象青霉素一样对人低毒,尤其对于杀灭晚期癌细胞和晚期艾滋病病毒具有特别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病原微生物在制药领域中的用途,尤其涉及植物类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以及根癌农杆菌这些已知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杀灭癌细胞和艾滋病病毒的用途。植物类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以及根癌农杆菌,它们都具有象青霉素杀灭细菌一样杀灭感染人和哺乳动物的病毒的作用,而且象青霉素一样对人低毒,尤其对于杀灭晚期癌细胞和晚期艾滋病病毒具有特别的效果。
背景技术
植物类病毒(以下简称类病毒)是一种已知的植物病原微生物。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分子量约105Da,是一类单链共价闭合环状的裸露RNA分子,是一种植物miRNA分子,由246-463个核苷酸组成,无衣壳蛋白及mRNA活性,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能够自我复制的遗传单位。祥见《植物类病毒研究进展》(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5No.3Jun.2007);马铃薯病毒也是一种已知的植物病原微生物,粒子是长515纳米、宽13纳米的线状体,核酸分子量为2.1╳106的单链RNA。祥见《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中国蔬菜2009年12期);根癌农杆菌更是一种早已熟知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是导致植物肿瘤生成的主要病原体,已广泛应用于转基因工程技术中。祥见《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体系》(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第5期)。发现类病毒和马铃薯病毒以及根癌农杆菌能够成为杀灭癌细胞和艾滋病病毒的特效药,是一个无意间又十分幸运的过程,叙述如下:
发明人从事研发农药和医药新产品及新工艺专业技术工作数十年,临近退休时被检查出得了多发性骨髓瘤,已生长出多个肿块,用传统的化疗药物不能控制病情,病情发展到了晚期。众所周知,传统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的同时杀死了正常细胞,副作用太大,一般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没什么治疗效果。故绝望之余想起了原研发拮抗植物病原微生物农药产品时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规律:“植物病毒几乎不能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对人低毒),却对感染人或哺乳动物的病毒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生物活性高);反之,感染人或哺乳动物的病毒也很难感染植物(对植物低毒),却对植物病毒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生物活性高)”。例如,植物上喷洒含有大量大肠杆菌的粪肥,不会感染植物致病,反而使植物生长得更精神;每次耳静脉注射0.1毫克提纯的类病毒和马铃薯病毒进入键康的小白兔体内,每隔两天注射一次,共注射10次,没发现小白兔被感染致病,一年后小白兔仍然健康地活着。而我们已知,马铃薯病毒是生物活性很强的植物病毒,往往导致40%的马铃薯减产。而且到病毒危害的晚期,对该病毒已是无药可治。类病毒的生物活性更强,可以导致马铃薯减产60-70%,曾导致菲律宾1000万棵椰子树死亡。因此本人设想,为什么不能用病毒来拮抗肿瘤病毒从而杀灭由病毒引发的癌细胞呢?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才知道这样的设想早已实施,是一种称为“溶瘤病毒”治疗癌症的方法。祥见《溶瘤病毒与癌症治疗》(微生物与感染2009年3月第4卷第1期)、《肿瘤治疗的新突破:溶瘤病毒治疗》[安徽医药2018Jan,22(1)]、《肿瘤细菌疗法》(集成技术Vol.4No.4Jul.2015)等文献。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献上报道的这些“溶瘤病毒”选择的几乎全是感染人或哺乳动物的病毒或细菌,例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牛痘病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等等,一般需要经过基因重组改造病毒后才能保证对人的安全性。而我们已知,往往经过基因重组改造的病毒或细菌,其生物活性或药效比原野生型病毒或细菌的生物活性或药效会大幅度降低,要想达到象青霉素这种特效药的效果往往相差甚远,故这种基因重组后的“溶瘤病毒”效果不佳,很难杀灭体内的晚期癌细胞,很难治疗晚期癌症。值得注意的是,几乎不见有采用野生型植物病原微生物杀灭癌细胞或艾滋病病毒的文献报道,仅仅在网上有《根癌——一种具生物活性的植物肿瘤》(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年06期)和《植物病毒有望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利器》(2015年)的一篇文献及新闻报道。(注:根癌提取物中含有野生型根癌农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73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路管道阴极保护干扰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分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