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膏状脱漆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8347.0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9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韩浩明;张爽;李奇;魏东梅;朱佳佳;袁盛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研高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9/00 | 分类号: | C09D9/00;C09D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王艳华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膏状 脱漆剂 及其 制备 工艺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膏状脱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40份渗透剂,20‑45份主溶剂,10‑15份增稠剂,5‑10份助溶剂,和/或1‑5份挥发抑制剂;其中,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主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与乙二醇丁醚或与丙二醇丁醚的混合物。本发明通过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渗透剂、主溶剂、助溶剂、挥发抑制剂各组分之间最佳的复配,可使脱漆剂具有良好的脱漆性,膏状脱漆剂可在轨交车辆、大型机械设备等检修时具有快速的脱漆效果,脱漆时间均能够小于10min,对检修过程效率的提高起到很大帮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漆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膏状脱漆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部分列车一天中要经历酷热的夏天及寒凉的冬天,漆膜会被损伤,或逐渐老化。要对车厢上的油漆要及配件要定期的保养与防护。而大部分采用酸性脱漆剂,效果良好但会造成腐蚀,不可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小部分采用机械方式除漆,除漆效果不好,且效率较低。一些大型设备的立面和机械部件的底面由于脱漆剂的流动性较高,难以在表面粘附,工件较大又不方便浸泡,一种膏状脱漆剂的研制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膏状脱漆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采用原位、渗透力强、不易燃易爆、除漆迅速的一种脱漆剂,对于轨道交通车辆及机械设备维修操作会提供更高的便捷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膏状脱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20-40份渗透剂,20-45份主溶剂,10-15份增稠剂,5-10份助溶剂,和/或1-5份挥发抑制剂;
其中,渗透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主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与乙二醇丁醚或与丙二醇丁醚的混合物。
本发明采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吡咯烷酮,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醇醚硫酸钠等作为渗透剂,其具有很强的去污、润湿、乳化、较低的刺激性和生物降解功能。渗透剂能通过分子渗透、膨溶来溶解漆膜,破坏漆膜与底材的粘附力和漆膜的空间结构,并且对漆类的高分子成分有很强的溶解能力。
由于渗透剂渗透到大分子链段间的作用力强,对极性有机物的溶解力也很强,因此,会使大分子体积增大产生应力,当其内应力达到破坏胶膜与基材之间附着力时,漆就会发泡、溶胀。
同时,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丁醚或丙二醇丁醚作为主溶剂,由于其渗透分子渗入到高分子链间隙中段处高分子链的链接。当N-甲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丁醚或丙二醇丁醚分子渗透到高分子链之间,使其高分子物质发泡溶胀从而漆膜体积不断扩张,由此产生的应力可以减小分子间的应力,从而减弱漆膜间的应力以及对底材的附着力。随着时间的延长漆膜表面溶胀、发泡、褶皱从而彻底打破对底材的附着力,将漆膜脱掉并清除。在脱漆剂中起主要脱漆作用是主溶剂。主溶剂分子与漆膜(主要为高聚物大分子)之间凭借亲和力能够渗入至漆膜中。溶剂分子与大分子的亲和力可用以下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
△G=△H-T△S
ΔG的负值愈大,亲和力也就越大。N-甲基吡咯烷酮和乙二醇丁醚或丙二醇丁醚的分子量较小,高聚物与主溶剂分子量的差别愈悬殊,会增大溶胀作用。N-甲基吡咯烷酮具有很强的极性,溶剂分子以自身的极性基和大分子的极性基相互作用,可以加速与漆膜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研高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清研高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83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穿戴式电极帽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改性粉煤灰基地聚物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