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直升机APU起动的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28988.6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任永亮;黄胜;卢宝镇;李宗营;闫鹏;艾欣;刘钦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1/08;F16K1/32;F16K27/02;F16K31/11;F16K31/06;F16K31/12;F16K3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升机 apu 起动 电磁阀 | ||
1.一种用于直升机APU起动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外套筒(9)、阀芯(7)、第三弹性件(8)、钢球(4)和钢球控制开关;
所述外套筒(9)包括高压腔(90)、低压腔(91)、液压控制腔(92)、开关控制腔(94)和负载腔(93);
所述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与负载腔(93)的输入端口F连通;所述高压腔(90)的控制端口B与低压腔(91)的控制端口C、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连通;所述高压腔(90)的输入端口E与多个蓄压器连通,蓄压器使所述高压腔(90)保持高压状态;
所述负载腔(93)的输出端口H与负载连通;所述液压控制腔(92)的第二端口G与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连通;
所述阀芯(7)包括第一密封段(70)和第二密封段(71),所述第一密封段(70)和第二密封段(71)通过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密封段(71)位于负载腔(93)的输入端口F和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的连通部位,用于控制负载腔(93)和高压腔(90)的通断;所述第二密封段(71)与第三弹性件(8)的一端连接,第三弹性件(8)的另一端限位于负载腔(93)的壳体内;
所述第一密封段(70)滑动设置于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和液压控制腔(92)的第二端口G的连通部位,用于隔离高压腔(90)和液压控制腔(92);
所述钢球(4)位于高压腔(90)的控制端口B与低压腔(91)的控制端口C、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的连通部位;
钢球控制开关位于开关控制腔(94)内,用于控制钢球(4)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所述钢球(4)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高压腔(90)的控制端口B与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连通,低压腔(91)的控制端口C与所述高压腔(90)的控制端口B、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断开,通过高压腔(90)的控制端口B向所述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内输入高压油,高压油推动第一密封段(70)运动,第一密封段(70)带动第二密封段(71)向靠近负载腔(93)的方向运动,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与负载腔(93)的输入端口F连通,通过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向所述负载腔(93)输入高压油;第二密封段(71)压缩第三弹性件(8);
所述钢球(4)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高压腔(90)的控制端口B与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断开,低压腔(91)的控制端口C与液压控制腔(92)的第一端口D连通;第三弹性件(8)复位,推动第二密封段(71)向远离负载腔(93)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密封段(71)断开负载腔(93)的输入端口F和高压腔(90)的输出端口A的连通,停止向所述负载腔(93)输入高压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控制开关包括电磁铁(10)、第一弹性件(2)和衔铁(3);所述衔铁(3)的一端位于开关控制腔(94)内,另一端位于低压腔(91)内;所述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限位,另一端与衔铁(3)位于开关控制腔(94)内的一端接触;衔铁(3)位于低压腔(91)内的另一端与钢球(4)接触;
所述电磁铁(10)位于开关控制腔(94)内;电磁铁(10)通电时,带动衔铁(3)向上运动,压缩第一弹性件(2),钢球(4)在高压油的作用下处于第一位置;电磁铁(10)断电时,第一弹性件(2)复位,衔铁(3)向下运动,推动钢球处于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控制开关还包括手动开关(1),所述手动开关(1)卡合于外套筒(9)的壳体,所述手动开关(1)对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进行限位;
电磁铁(10)断电状态,提拉手动开关(1)时,第一弹性件(2)对衔铁(3)的弹性力减小,钢球(4)在高压油的作用下推动衔铁(3)向上运动,钢球(4)处于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手动开关(1)可折叠收放于外套筒(9)的壳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898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