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射惰性气体阻燃的锅炉爆炸吹灰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9379.2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吴頔;魏小林;吴东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F23J3/00;A62C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惰性气体 阻燃 锅炉 爆炸 技术 | ||
1.一种引射惰性气体阻燃的锅炉爆炸吹灰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气瓶a(1)、乙炔气瓶b(2)、氮气气瓶c(3)、文丘里引射器(4)、燃烧爆炸装置(5)、电磁阀a(6)、电磁阀b(7)、电磁阀c(8)、弯头a(9)、弯头b(10)、弯头c(11)、三通接头(12)、圆形直管a(13)、圆形直管b(14)、圆形直管c(15)、圆形直管d(16)、圆形直管e(17)、圆形直管f(18)、圆形直管g(19)、圆形直管h(20)、圆形直管i(21)、圆形直管j(22)、圆形连接管k(23)、螺栓a(24)、螺栓b(25)、螺栓c(26)、螺栓d(27)、螺母a(28)、螺母b(29)、螺母c(30)和螺母d(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射惰性气体阻燃的锅炉爆炸吹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气瓶a(1)上设有内螺纹a(32);乙炔气瓶b(2)上设有内螺纹b(33);氮气气瓶c(3)上设有内螺纹c(34);文丘里引射器(4)上设有渐缩段(41)、喉口段(42)、渐扩段(43)、引射孔(44)、延长连接段a(45)、延长连接段b(46)、内螺纹d(47)、内螺纹e(48)和内螺纹f(49);燃烧爆炸装置(5)上设有连接法兰a(51)、混合气体入口段(52)、点火器(53)、燃烧室(54)、出口吹灰段(55)、圆形通孔a(56)、圆形通孔b(57)、圆形通孔c(58)和圆形通孔d(59);电磁阀a(6)上设有电磁控制器a(61)、内螺纹g(62)和内螺纹h(63);电磁阀b(7)上设有电磁控制器b(71)、内螺纹i(72)和内螺纹j(73);电磁阀c(8)上设有电磁控制器c(81)、内螺纹k(82)和内螺纹L(83);弯头a(9)上设有内螺纹m(91)和内螺纹n(92);弯头b(10)上设有内螺纹o(101)和内螺纹p(102);弯头c(11)上设有内螺纹q(111)和内螺纹r(112);三通接头(12)上设有内螺纹s(121)、内螺纹t(122)和内螺纹u(123);圆形直管a(13)、圆形直管b(14)、圆形直管c(15)、圆形直管d(16)、圆形直管e(17)、圆形直管f(18)、圆形直管g(19)、圆形直管h(20)、圆形直管i(21)和圆形直管j(22)的两端处均设有外螺纹;圆形连接管k(23)上设有外螺纹u(231)、圆管段(232)、连接法兰b(233)、圆形通孔e(234)、圆形通孔f(235)、圆形通孔g(236)和圆形通孔h(2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射惰性气体阻燃的锅炉爆炸吹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气瓶a(1)顺次连接圆形直管c(15)、电磁阀c(8)、圆形直管e(17)、弯头c(11)、圆形直管g(19)和三通接头(12)的内螺纹r(121);乙炔气瓶b(2)顺次连接圆形直管b(14)、电磁阀b(7)、圆形直管d(16)、弯头b(10)、圆形直管f(18)和三通接头(12)的内螺纹s(122);三通接头(12)的内螺纹t(123)顺次连接圆形直管h(20)和文丘里引射器(4)的内螺纹d(47);氮气气瓶c(3)顺次连接圆形直管a(13)、电磁阀a(6)、圆形直管i(21)、弯头a(9)、圆形直管j(22)和文丘里引射器(4)的内螺纹e(48);文丘里引射器(4)的内螺纹f(49)顺次连接圆形连接管k(23)和燃烧爆炸装置(5);圆形连接管k(23)与燃烧爆炸装置(5)之间采用法兰连接,螺栓a(24)穿过圆形通孔e(234)、圆形通孔a(56)与螺母a(28)配合,螺栓b(25)穿过圆形通孔f(235)、圆形通孔b(57)与螺母b(29)配合,螺栓c(26)穿过圆形通孔g(236)、圆形通孔c(58)与螺母c(30)配合,螺栓d(27)穿过圆形通孔h(237)、圆形通孔d(59)与螺母d(31)配合;管路中其他连接均采用螺纹连接,总体构成吹灰阻燃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93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除球墨铸铁管水泥内衬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终端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