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0581.7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林;陈来;霍静倩;康占海;胡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56 | 分类号: | A01N43/56;A01P7/04;A01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草地 夜蛾 氯虫苯 甲酰胺 种子 处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种子处理剂主要用于玉米或小麦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它由活性成分氯虫苯甲酰胺、填料和助剂组成,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防治效果明显,可明显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为世代重叠严重的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的种子处理剂,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俗称:秋粘虫),鳞翅目夜蛾科,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适生性、迁飞性、杂食性,已是世界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之一。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入侵我国,先后对西南、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黄淮、西北和华北等地区的玉米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直接威胁。目前已报道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主要有利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辛硫磷、茚虫威等杀虫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由于草地贪夜蛾世代重叠严重,需在田间进行多次重复喷药防治,致使农药的使用次数增多,用药量增大,用药和用工成本增加。因此对于防治世代重叠严重的草地贪夜蛾,急需发明一种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方法与策略。
氯虫苯甲酰胺(结构式1),由美国杜邦公司与2000年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低度=毒的邻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作用机制是其与害虫体内的鱼尼丁受体结合,打开钙离子通道,使储存在细胞内的钙离子无限制地释放到肌浆中,钙离子与肌浆中的基质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持续收缩,虫体中毒表现为抽搐、拒食,最终死亡。对稻纵卷叶螟、黏虫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方法易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防治效果明显,用药次数少,成本低,为玉米或小麦等作物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提供解决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种子处理剂由如下组分组成:氯虫苯甲酰胺与常规助剂和载体/溶剂加工成种衣剂,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70%,优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5%~50%,最优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0%~2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在最佳的有效成分含量下,采用种子处理方式,可有效防治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发生的草地贪夜蛾。
本发明的创新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剂,具有以下优点:1、种子经药剂处理对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发生的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减少玉米、小麦等作物上发生的草地贪夜蛾防治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污染;3、药剂的种子处理法防治草地贪夜蛾持效期长,对防治作物苗期世代重叠严重的草地贪夜蛾效果更好。4、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劳动力成本。
本发明的氯虫苯甲酰胺种衣剂的制备及活性测定方法如下:
A.氯虫苯甲酰胺种衣剂的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种衣剂有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及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等,本发明所述更优选为悬浮种衣剂。
本发明的药剂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本发明的所述的种衣剂中使用的配套助剂为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成膜剂、警色剂、悬浮介质、载体、pH调节剂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0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