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瞬态卸荷装置和岩体瞬态卸荷模拟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30981.8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平;宋凯文;黄俊红;罗忆;郭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任毅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瞬态 装置 模拟 试验 系统 | ||
1.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卸荷模块,所述卸荷模块包括:
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
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能弹性牵引所述第二导向单元沿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移动;
吸合单元,所述吸合单元能使两个所述卸荷模块上的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相互靠近和远离;
推进单元,所述推进单元能沿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移动,所述推进单元能锁定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上;
若干加载组件,所述加载组件包括撑架和撑板,所述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进单元和所述撑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卸荷模块上的所述撑板能相互挤压,各个所述撑板能与洞室的内侧贴合;
两个卸荷模块对称布置,推进单元能通过撑架带动两个卸荷模块上的撑架相互挤压,从而使各个加载组件张开,吸合单元和弹性单元使两个卸荷模块上的第二导向单元能在相互靠近的状态下瞬间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卸荷模块镜像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加载组件在所述推进单元的周围周向阵列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板和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撑架之间通过铰接结构进行连接,所述撑架与所述撑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铰接点,所述撑架与所述推进单元之间设有一个铰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单元包括螺帽和套筒,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螺帽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配合,所述套筒可自转地套设在所述螺帽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合单元为电磁铁,所述弹性单元为弹簧,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的一端设有基板,所述弹性单元设在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上设有若干导轮,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上设有刻度,所述第二导向单元通过导轮在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上移动。
8.岩体瞬态卸荷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瞬态卸荷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体瞬态卸荷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架上设有第一撑脚和至少两个第二撑脚,所述第一撑脚与所述推进单元铰接,各个所述第二撑脚分别与所述撑板铰接,每个所述第二撑脚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应变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体瞬态卸荷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理围岩模型和四个压板,四个压板能在节理围岩模型的外侧向节理围岩模型加压,所述节理围岩模型上还设有洞室,所述洞室贯穿所述节理围岩模型,所述节理围岩模型包括若干节理围岩模块,各个节理围岩模块相邻布置,各个节理围岩模块之间能相互滑动,每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应变片,所述节理围岩模块的形状满足下列形式之一:
形式一: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的形状为片状,各个节理围岩模块在所述节理围岩模型内形成片层结构,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之间的接触面倾斜于所述压板;
形式二: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的形状为片状,各个节理围岩模块在所述节理围岩模型内形成片层结构,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之间的接触面平行于所述压板;
形式三: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的形状为片状,各个节理围岩模块在所述节理围岩模型内形成片层结构,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之间的接触面垂直于所述压板;
形式四:各个所述节理围岩模块的形状为拉伸体,节理围岩模块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节理围岩模块的四个侧面分别平行于四个所述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09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