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机卡盾后的脱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2970.3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93;E21D9/087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机卡盾后 脱困 方法 | ||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盾构机卡盾后的脱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盾构机卡盾后的脱困方法,利用钻机在刀盘与掌子面之间钻孔,形成满足人员进入的空间;人员进入到刀盘与掌子面之间的空间后,采用钻孔与松动爆破,在刀盘前面形成作业台阶;在该作业台阶内,先径向扩大洞径,再沿盾体外侧反向回掏,以盾体圆心向顶拱方向形成角度逐渐增大的扇形范围,并在该范围为120度、150度以及180度时进行试推,直至盾构机脱困。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仅仅进行钻孔操作,与钻爆支洞相比,具有成本低,施工时间短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机在施工中卡盾后的脱困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现有常用的隧洞构建的主要设备。在根据现场的实际测量、开挖情况以及刀盘的刀具布置,盾体被卡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管理原因
依据盾构机采购合同,隧洞进、出口各1km盾构机掘进由设备厂家人员负责操作,在施工中应定时对刀盘和刀具损坏情况进行检查,以防止边滚刀磨损超限。但在日常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项目部人员与设备厂家技术服务人员沟通不及时,配合不默契,并未定时对刀盘和刀具损坏情况进行检查,盲目追赶进度,以致造成边滚刀磨损超限,使开挖直径变小造成前盾被卡。
(2) 操作不当,盾构机姿态调整较大
盾构机司机在操作过程中,掘进参数设置不合理,盾构姿态调整较大。如隧洞出口沿纵坡1/2500,即盾构姿态呈上坡趋势,但盾构机掘进监控界面显示为负值,399环垂直姿态前盾实测最大为-73mm,前盾调整值-5mm,中盾实测值-69mm,中盾调整值-12mm,尾盾实测值-48mm, 尾盾调整值-9mm(详见表2)。发现掘进困难时,盾构机司机未停机检查,未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未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而是抱有侥幸心理,强行推进,结果推力过大造成滚刀螺栓松动,压块脱落,滚刀整体回退,掘进直径变小,最终造成前盾被卡。此前在386环时启用了超挖刀,在掘进400环时超挖刀被卡,说明岩石坚硬程度超出预期,然后收回超挖刀,在以后的掘进中未再使用超挖刀。
表1 390环到399环的姿态调整对比
(3)刀盘刀箱适应性不够
刀盘滚刀在平均推力1400t时,发生螺栓松动,压块脱落,边滚刀整体回退,导致开挖直径变小。脱卡后,采用正常平均推力600t推进,平均速度控制在10mm/min,扭矩控制在500KN·M,每环推进结束后进行开仓检查,发现每环总有两个以上刀具螺栓松动,螺栓断裂现象频繁发生,经分析由于地质强度软硬岩层交替出现,在盾构推力的作用下,引起刀盘刀具异常振动,最终造成固定刀具的螺栓产生疲劳积累性松动和变形,然后采取钢筋焊接刀具螺栓,情况有所改善,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螺栓松动仍然频繁发生,严重时由于螺栓屈服强度到达到极限,最终导致出现中心双刃滚刀螺栓断裂,压紧斜块脱落问题。
现有的,为了盾构机脱困,采用的手段有:
方案1:从隧洞顶部钻孔至盾构机刀盘前面,之后向反方向清除卡盾周边的围岩脱困,但此方案缺点是埋深45m,施工难度大,且破坏竖井周边的树林和植被;
方案2:从隧洞侧面人工钻爆支洞至盾构机刀盘前面,经现场实测支洞距掌子面约480m,距离长,施工时间较长,投资较大;
可见,现有技术中,对盾构机脱困没有太好的方法,如果施工中遇到卡盾问题,不但影响工期,而且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投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盾构机卡盾后的脱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盾构机卡盾后的脱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2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