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3534.8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5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周颖;陈鹏;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3/00 | 分类号: | F16F3/00;F16F7/00;F16C2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运动 竖向 装置 | ||
1.一种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隔振机构、连接固定机构、防失稳机构、定位机构、运动解耦机构;所述竖向隔振机构为核心机构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心位置,负责提供隔振所需的竖向自适应刚度特性;整个装置通过连接固定机构发挥连接与承载的作用,连接固定机构的顶部、底部分别固定于结构上,同时其顶部、底部以及位于中部的竖向隔振机构这三者实现竖向力的传递和承载;所述防失稳机构与定位机构设置在竖向隔振机构内弹性元件周围,二者相配合以保障竖向隔振机构性能的稳定性;整个装置的腰部设有运动解耦机构,与连接固定机构配合以实现竖向运动与水平向运动的解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隔振机构,为带刚度自适应特性的竖向隔振装置,包括碟形弹簧9、螺旋弹簧8;多个碟形弹簧9串联形成碟簧组,螺旋弹簧8设置在碟簧组中心轴位置,两者为并联关系;当碟簧组处于压平位置附近时,可提供非线性负刚度,与具备线性正刚度的螺旋弹簧8并联,即产生非线性的自适应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连接板12、内套筒4、下连接板1、外套筒3、底板13,上所述连接板12通过螺栓与被隔震体结构连接,所述内套筒4通过螺栓固定于上连接板12,所述外套筒3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13,所述底板13通过螺栓与基础连接;内套筒4外径小于外套同3内径。被隔振体的重力通过上连接板12与内套筒4传递到竖向隔振机构,再经由底板13传到基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失稳机构,包括防失稳上杆10、防失稳下杆11,所述防失稳上杆10通过螺纹固定于内套筒4,防失稳下杆11通过螺纹固定于与外套筒3;防失稳上杆10的顶部与防失稳下杆11的底部各为半径相等的整圆,而两者的杆壁则为互补关系,即两者拼插后可构成整圆,并形成一个空心杆状的竖向可伸缩的机构。防失稳机构的上下杆空间内部用来安置竖向隔振机构中的螺旋弹簧8,避免其在受压工作状态下发生侧向失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底定位加载环5、内定位加载环6、外定位加载环7,所述底定位加载环5置于外套筒3底部,所述内定位加载环6位于两片内径相邻的碟形弹簧9之间,所述外定位加载环7用于两片外径相邻的碟形弹簧9之间。各个定位加载环的内径与防失稳机构即空心杆状的外径相同,两机构相互配合,以实现定位加载环的精确对中,校正竖向隔振机构中碟形弹簧9的位置,起到定位碟形弹簧、提供变形空间的作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式运动解耦竖向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解耦机构,包括直线轴承2、滚珠14,所述直线轴承2通过螺栓固定于下连接板1;装置发生竖向相对位移时,内套筒4在直线轴承2内运动,轴承内滚珠14与内套筒4之间为滚动摩擦,保证内套筒4在轴承中作低摩阻直线运动,实现了水平与竖向运动解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353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